——————————————————————————————————————————————
今天為您解讀的書是卡爾威特的教育
歸納起來呢 主要有三個內容 第一如何認識孩子的成長規律 掌握正確 有效的教育方法
老卡爾在書中給出了三點建議
充分刺激孩子的感覺器官能夠促使大腦各部分技能活動 形成積極的條件反射 調節大腦的各項功能
而聽覺比視覺發展更早 因此呢無感訓練當中首先要訓練聽覺
還可以在家裡播放舒緩的經典音樂 讓音符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的聽覺
以移動玩具來刺激孩子的視覺
也就是說 無論是什麼國家 什麼民族的嬰兒 只要給予適當的教育和營造相應的環境
他們就可以學會任何一種人類語言
心理學家曾經做過一個實驗 給一群來自不同家庭的孩子講故事之後呢 讓孩子11複述
對於細節呢也更加容易把握
這個那邊這樣的代詞也常常會忽略故事精彩的細節
哲學家指出 語言是思維的工具
父母還可以編寫節奏明快 朗朗上口的兒歌 幫助孩子記憶一些複雜的知識
老卡爾經常會在故事講到一半的時候停下來 讓小卡爾自己往下邊
這種方法不僅鍛煉了小卡爾的想象力 還培養了他的語言表達能力 一舉兩得
還負責在到站的時候報站名 招呼想象中的旅客上下車
可是啊 帶鉤子的方木塊都用完了 怎麼辦呢
每次參觀回來 老卡爾都會讓小卡爾詳細的描述所見所聞
中國人常說 讀萬捲書行萬里路
興趣點燃了學習動力 見識決定了思維高度
等到他產生興趣之後呢 就把小貓放在他伸出手差一點就能夠得著的地方 吸引他去抓
能夠耐著性子一步一步解下去
實驗者發給幾名四歲被食兒童每人一顆好吃的軟糖 同時告訴孩子們
如果馬上吃 只能吃一顆 如果等20分鐘之後再吃 就可以吃兩顆
有的孩子急不可待把糖立馬吃掉了
老卡爾並不認同這種觀點
他認為一個孩子及時掌握了大量知識 但他沒有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獲得一種特殊的能力
那麼這些知識便一文不值 這種特殊的能力是什麼呢 就是對事物的辨別能力
從小卡爾三歲起 老卡爾就讓他參加類似於家庭會議這樣的活動
除了剛剛提到的 父母要註意傾聽孩子的想法之外 老卡爾還指出
在完美苛求中成長的孩子往往做事認真 成績超人 但是有可能會形成強迫症
這種簡單的變化更能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是對的 以達到正向激勵的效果
愛因斯坦三歲多了 還不太會講話 到了九歲說話還不利索 很多人覺得他很笨 常常嘲笑他
因此 父母要教會孩子正確看待他人評價 讓孩子明白要靠自己內心的動力前行
有位母親曾經抱怨他的孩子脾氣暴躁 動不動就發脾氣 真不知該怎麼管教
孩子發脾氣時 家長要保持冷靜 不能火上澆油 以暴致暴 也要做好相應保護 防止孩子受傷
以上呢 我們圍繞認識兒童成長規律 激發孩子學習興趣 塑造孩子優良品質三個方面
對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展開解讀
這本書是兒童幸福的源泉 也是父母幸福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