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軒轅黃帝求道記
各位大德!我們都求道了,與其說我們都求道了,不如說是引保師求我們去得道。因為現在絕大部份的天道弟子都是經過引保師的成全和引導,才去得了天道的,真正去「求道」的,可以說是非常少。這一點也是天恩師德之加被,以及彌勒祖師之鴻慈大愿使然。所以今天以「軒轅黃帝求道記」為題,我們來比較一下古今求道之情形。
軒轅黃帝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祖先,他心性純善,一心向道,曾經到處拜師,一共拜有七十二位之多,但每一位師都只能知道住世之法,不知脫世之法。意思就是說,只知道今世應該如何做,以求來世的福報,至於要如何才能超越生死,脫離輪迴,那就無法得知了。有一天,黃帝就出一張榜文,掛於朝門外,內容寫著:「如果有人能知天下有真明師,引我去拜他,將賞賜千金,官封萬戶侯。」不久,有一個人名叫養馬軍,來到朝門外,看了看榜文,就很高興的將榜文拆落,此時朝臣就引他去見黃帝問他說:「你知天下有真明師嗎?」養馬軍奏曰:「小民有一侄兒,名曰:廣成子,道德高深,人人都稱他是天下大明師。」黃帝問曰:「你侄兒今年多少年紀了?」養馬軍曰:「我侄兒現今才十三歲。」黃帝聽了以後心裏想:「十三歲的一個小孩,那懂什麼呢?」以為養馬軍為貪圖賞賜,所以才拆落榜文。於是就對他說:「朕曾拜過七十二師,每一位都在五十歲以上,六十歲以下,他們也才只知住世之法而已;廣成子才十三歲,有何道德?明天就去拜他為師,若能傳授三日得成道,即封你高爵位,如若傳授三日不能成道,就將你斬首示眾。」養馬軍聞言心中大驚,奏曰:「小民先回去向侄兒說明,我主明日去拜他為師,好先做準備迎接聖駕。」黃帝就准他先回。養馬軍回到小林寺,很驚慌的對廣成子說:「賢侄不好了,禍事到了,為叔的連累你了。」廣成子曰:「何事如此慌張?」養馬軍就將黃帝要拜師的情形說一遍。廣成子聽了以後,含笑的說:「這是小可之事無妨;待他明日到此,我自然有話答應,您放心好了。」次日,軒轅黃帝帶領五百名御林軍保駕前來,廣成子事先命道童將路邊樹林斬倒,擋住來路。軒轅黃帝來到小林寺前,御林軍回報曰:「啟奏我主,到此被樹木阻路,不能前進。」黃帝一聽,心中有所感悟:「我今天來拜師,帶這麼多御林軍,是我心不虔誠吧!」於是就回宮而去,次日,命捲簾將軍保駕,步行從小路而去。廣成子又事先命道童將路旁兩邊的蘆草結成七十二結。黃帝步行到此,被蘆草橫住,不能經過;捲簾將軍性急,拔出寶劍要割斷蘆結,黃帝曰:「不可!不可!今日特來拜師,須當小心,你不如解一結我拜一拜。」結果一共解了七十二結,拜了七十二拜;一直來到寺前,看到一位道童,問曰:「此處可是小林寺麼?」道童答偈曰:
小林寂寞少人知,結草為門便是機,
佛法平等無高下,驕傲逞強莫進來。
黃帝聽到此偈,心中更有所覺悟。繼續來到二門,看到一位道童手持一枝棍子打一棵桃樹。黃帝很奇怪的問曰:「道友!你打此桃何事?」道童曰:「我打它不快生桃子。」黃帝曰:「桃栽有幾年了?」道童曰:「桃栽有三日了。」皇帝曰:「桃栽三日安能生桃?」道童作一偈曰:
桃栽三日未生桃,學道三日豈成道;
寬心靜養待時到,根深葉茂結成菓。
黃帝聽了此愒,心中更加覺悟,來到三門,看到一位老道士在掃地,就問曰:「師兄啊!師父在何處?」道士答曰:「師父在東邊禪房。」黃帝就鞠躬而進,看見一兒童端然靜坐。軒轅黃帝就跪在地下。廣成子曰:「下面跪者何人?」黃帝曰:「弟子軒轅。」廣成子曰:「聞得我主拜七十二師,何師有道?」黃帝曰:「師師有道,可惜弟子緣薄,不能學之。敢問尊師:如何脫離生死?」廣成子曰:「人離色不老,木離火不灰,小心學道,依法受持,必然成道。」(在此時,廣成子已將道傳給黃帝,並告訴他這番話:人之真佛性,本無生死、老少,只因執肉着體、慾望,追逐物慾形色;所以若能識得此真佛性,離空離色,則可不老、無生死;就好像樹木,如果離開火就不會被焚燒成灰,永遠常青一樣。你小心謹慎的學道,依照這個方法去修持,將來一定可以成道。)黃帝得到指點之後,大徹大悟,就暫時拜謝師父,回到宮中。此時小林寺眾弟子都來道賀。廣成子曰:「此恐怕是災禍,並非喜事!你們沒有看到那保駕捲簾將軍大怒嗎?明日他就要來斬我們全寺人眾。」眾弟子聞言大驚:「那我們趕快逃走吧!」廣成子曰:「這不是辦法。」眾弟子又曰:「那不然去求黃帝,為我們保命。」廣成子曰:「這也不是辦法。」眾弟子曰:「那要怎麼辦呢?」廣成子曰:「大家不用眈心,明天一早,大家雙手拈香,同我下山,我自有辦法。」次日,果然見捲簾將軍騎馬怒氣沖沖飛奔而來。廣成子率同眾弟子一齊跪下。捲簾將軍曰:「下面跪著何人?」廣成子曰:「小道廣成子,特來迎接將軍。」將軍曰:「「我主昨日到寺,你如此怠慢無禮,我比聖上是何等人?你今日雙手拈香,跪在此地何事?」廣成子曰:「聖上昨日特來向我求了生死之法,免後來落閻君之手;小道今日特來向將軍求生死。」捲簾將軍曰:「你既然有此先知,我問你:我主性命在何人手裏?」廣成子曰:「聖上性命在小道手裏。」將軍曰:「你的性命在何人手裏?」廣成子曰:「小道的性命在將軍手裏。」將軍曰:「我的性命在何人手裏?」廣成子曰:「將軍性命在閻君手裏。」說完,廣成子就作了一首偈曰:
君王問道怕生死,參求一字躲閻羅,
將軍爾來起殺意,命在你手當求你。
捲簾將軍聞得偈,心中有所覺悟,就對廣成子曰:「我今欲拜你為師,未知你意下如何?」廣成子曰:「將軍!你也肯修行嗎?」捲簾將軍曰:「弟子要求了生死、脫輪迴之道。」廣成子曰:「你既然有此心意,就隨我來吧!」廣成子先回到寺中,禪床端然靜坐。捲簾將軍隨後,行到門限時問:「師父!您知道我這一腳是要進或出?」廣成子曰:「將軍!你若進一步是上天堂,退一步是下地獄。」捲簾將軍聞言,心中大大開悟,作偈曰:
欺師滅祖罪知非,求師懺悔乞慈悲,
願捨一身劍下死,萬劫啻超出苦期。
捲簾將軍就將腰上寶劍拔出曰:「多蒙師父慈悲指點,請代我授記。」言罷,遂自刎而死。廣成子看他真心懺悔,為他超渡授記,成了正果。後來,軒轅黃帝亦到寺中,勤修道德,修成正果。
從黃帝求道的這一段經過,我們可以得到很多啟示。
若非天命明師,無法傳授超生了死之大道。黃帝雖然一心向道,到處訪求明師有七十二位之多,但皆非天命明師,終是枉然。幸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訪得道德高深的天命明師-廣成子,才能得道修成正果。也從此了解古時求道實在是非常不容易,必要本身有很好的修持,很高尚的德行,還要費盡千辛萬苦的找尋明師,所謂「千里訪明師,萬里求口訣。」此話一點都不虛假,和我們現在的情形比之下,實有天淵之別。
佛法平等沒有高下,身體雖有貴賤貧富之分,自性皆沒有差別。,雖貴為皇帝,但若不求道修道,亦是一個眾生。即使是皇帝或高官若想求道,亦和平民百姓一樣,沒有特殊待遇,因為佛性本來都是平等的。
廣成子雖然才十三歲,和那七十二位五十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師父相比,只不過是位小孩而已;但是天命在身,道德高深,所以就是黃帝也要拜他為師,由此可知天命之尊貴。
捲簾將軍雖是一介武夫,但經廣成子之巧妙引導點化,終亦開悟;尤其他那勇於認錯,真心懺悔之精神,實是讓人敬佩,難怪廣成子為他超拔授記,讓他成了正果。
我們今天雖然很輕易的就求得天道,但和黃帝、古之聖佛菩薩他們所得的完全一樣,只是時運、機緣不同;又承蒙天恩師德、彌勒祖師的鴻慈大愿;所以不要得之容易,就不在意,要好好的把握這一難得的機綠,趕快修行,行功立德,將來必定可以證得果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