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药:战胜视一切为真的处方 观修菩提心的次第】 雪谦.嘉察尊者造 项慧龄译 尊者为麦彭仁波切的心子,也是顶果钦哲仁波切的根本上师,顶果法王曾说雪谦.嘉察“比全世界的黄金加总起来更有价值”
诸佛之声
335 lượt xem 1 week ago 如何用菩提心摧毁以一切实有执着?大乘道是佛菩萨走过道,菩提心则是大乘道之精髓。
诸佛菩萨皆修菩提心而证悟。菩提心能疗愈我们的顽疾。自和他的概念、我见,以及实有见是我们的疾病。执着是一切痛苦之因,也是证悟的主要障碍。慈悲和立志解除一切众生痛苦的利他菩提心是治疗执着的良药。
当你处于极度的困境中,在执着人生显象的旷野,被你的烦恼怨敌包围时,你那无上的善德财富,就被夺走了。
一切诸法住于无始虚空。因此,一切有情众生都能证得涅槃。如同大地之内有纯净水。烦恼之中有本初智慧。
阐释空性的佛经以佛语都谈及断除烦恼。而佛性是无染的。它是甚深、宁静、无造作的真如,它是非和合性的明性广空,它是无生、无灭、本然宁静,任运自成的涅槃。
如油充满芝麻,如来藏本初即在一切众生本性中,并与众生的本性是不曾分离。
一切有情皆具佛性,却被忽略,因为被二元迷执所障蔽,被包裹在三种串习的茧中,如同穷人屋下的宝藏,这自性未被认清。
业和烦恼创造的痛苦,如雨般降临。无始以来,你一直游荡在看似存在却不真实的轮回旷野。此即无明与业的推动。
在上师莲足下顶礼之后,你应该用他教导的甘露,清净我执染污。
现在你已得暇身,它是如此难得而具义。在僻静处转化自己,不执着于今生,今生是那么短暂微渺。
在无常与虚幻的云朵之中,生命的闪电舞动着:你确定明天不会死亡吗?死亡无人可免,要修持佛法!无始以来,在轮回牢狱中,你一直忍受三苦惩罚。
而你仍然漠不关心这堕落的心!此是征服大乐城堡的时机。苦乐是业的展现。因此佛曾说,你无法逃离因果法则。故应谨慎取舍、断恶行善。
依止无上之三宝。只要听闻他们的名号,终将够粉碎轮回城。
无始以来,母众一直温柔地照料我们,世上,有谁比追求个人涅槃,而遗弃在轮回汪洋受苦的母众之人更厚颜无耻?
无数劫以来,那些无上智者及子嗣已用大智慧探究并了解菩提心具有大利益。在所有通往究竟目标的道路之中,如果你走上这条道路,开启自利利他的宝藏,你怎还需要其他的见证?遵循甚深和广大传承的其中一个,生起愿行菩提心,学习它的戒律:详细的和精简的、共与不共的戒律,并热切地付诸实修。
思量诸佛与我们凡夫的不同。诸佛实现其他众生的利益,我们则以自身的利益为目标,而吃尽苦头。即使牺牲性命,也不要放弃菩提心。
既然菩提心是菩萨如海事业的根本,因此它是一切学处的关要,大乘修道的根。如果拥有菩提心,你将走上正道;你的所作所为,即使是无记的,都将转为善行,而你将永远不会偏离解脱道。
若没有菩提心,不论做什么,你将停留在小乘道上。即使广修善行,轮回仍永存不灭,更别说无记及恶行。不论你做什么,都是痛苦因。因此,必须以正知与正念一再检视你的心。绝不要认为,违犯微小的戒律是小事。
在请求诸佛菩萨护念后,披上解脱一切众生的誓言盔甲,因而使人天欢喜。而如你欺骗了他们,这些有情众生将会如何想?
透过精进不懈,蜜蜂和苍蝇都能证悟。为什么你生而为人却缺乏勇气?熟能生巧,万事皆然。你必须一再努力,不断修心。
我们首先执着我见,接着是执着我所。由于执着,众生如同水车磨坊般轮回起伏。我向慈悲对待所有众生的大悲者顶礼。
虽然我没有伤他分毫,但是自无始以来,我的敌人“我执”已经侵入我的心,把我困于轮回坚牢。我执已经带来无量痛苦。然而,我不但没有怨恨它,反而信任它,受它控制。有比这个更甚的灾难和迷妄吗?
既已发现安忍于我执养虎为患。便应将三宝做我依怙,登上出离心座骑,披上四无量心盔甲,激励六度大军,佩持空性与慈悲的锐器,我将斩杀我执此仇敌!
如不摧毁我执,它将继续制造无间地狱等无尽痛苦。有哪个明智者不采取行动呢?
检视我之自性,它在何处?往何处?你将发现自我不具有丝毫的存在。自我是一旦被降伏就永远消失的敌人。
过去无量菩萨,降伏这个敌人来证得大乐。了解风险和利益,不让这个敌人逃脱的人,乃是智勇者中之胜者。谁能与这样的人等齐呢?
为降伏我执,诸佛详释众多教法。应机施教,都是为了调伏我执。针对众生根器,烦恼可以被根除、转化或运用。而在本质上,一切法教的根本乃是修学菩提心。
要如何修行呢?不要被造作轮回的念头驾驭,用正念观照掌控念头。融摄所有的嗔怒,用对治的军队彻底击溃嗔怒,就是放弃了烦恼。接着,为了彻底清净行为,如同铁转化成为黄金,用相对菩提心转化三对境三毒和三根本功德。最后修持究竟菩提心,了悟一切生起皆是法身展现。法身即本初自性,无间断的离戏。若不执着,无论生起什么,都会自解脱。在这不排斥也不执着的大平等味之中,持续保持。
智慧与方便的本初无二,以慈悲为本质的空性,必须被带入修道。然而,为了使心稳定,必须先修持相对菩提心。为此,要明白一切众生都曾是你的母亲,思量她们的仁慈和回报的方式。
生起予乐的慈心及其他三个无量心,尤其是大悲心。依次观修四无量心,先是对着极为容易生起的对境,接着是比较容易生起和难以生起的对境,透过各种方法来修学四无量心。
既然我们无法做出绝对的评断,你和一切众生都同样想离苦得乐,在此意义上自他平等。
为了养成自轻他重的习惯,骑乘在呼吸之马,从事自他交换的观想。你应该牢记重点,并且把重点融合为你的一部分。
切勿以日月年来计数或衡量这个修行法门。你要问,真正的觉受是否已经生起,认真的把菩提心化为你自己,成为含摄一切、甚深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除障,增强助力,你应该竭尽全力集资净障,不断向上师三宝祈请,把所有的冀望托付上师三宝。
当快乐增长或当你渴望快乐时,要知道,善行会带来快乐。因此,时刻全力以赴地将所能献予一切众生,祈愿你的快乐和善行能滋养他们。
见人行善,要衷心随喜,不要有敌意或忌妒,并祈愿众生都能如此行善。
当厌恶的事物到临或当你希望去除痛苦时,要知道,这正是我们必须尽除痛苦之因的理由。你要集合四对治力,攻击那肇事者——我执。
所有堕落和过患是无量众生痛苦之因缘与结果。祈愿所有的堕落和过患在你身上成熟,并愿一切众生离于自身恶业所致之苦。尤其当任何一种五毒或八法生起时,要以心的清醒当下逮住它们。
以修心来消除我执,回忆曾犯错的一切时刻。首先,思量所有烦恼和实有的见解是凡夫和修行人的障碍,使人无法生起更崇高的志向,同时也带来困难与逆境。
接着,聚集所有的障碍、困难与逆境,随着你的吸气融摄入你的我执之中,而摧毁这诅咒本身——我执。把这一切集中在一点,用强大的决心、对治的解药和能防止我执的禅修来根除它。
此即修行的动力。似乎微不足道,却非常重要,将能带来修道上最大的进展。此即相对菩提心的修持。
连想要治疗一个众生最轻微的头痛,都具有无量功德,那么想要去除一切有情众生的所有痛苦,会有什么样的功德呢?
而一旦你熟悉以下这些,便会生起究竟的菩提心。所有显象,包括内在和外在的现象,皆如梦幻,过去它们不存在,未来它们也不会存在,而当下,它们透过一连串的缘起而暂现。
虽然显现,但从最初始以来,就缺乏真实的存在。现象原本就缺乏本质,现象也不会存留。现象是三身与智慧的展现,其究竟自性从未改变:过去没有改变,未来也不会改变。
由于不明白这一点,众生视现象为实存。因此开始一连串的爱憎,以及轮回巨苦——这场不存在的游舞!
无明和视众生与现象为实有是强大的根。当这些成为习惯,轮回就生起了。遵循佛经和上师口诀,具顺缘志求解脱者,首先必须熟悉众生与现象不存在的道理。
我执是把我当做实体。这是因为误解了那必将腐坏消亡的五蕴。如果如理思维这五蕴的集合,它们如同闪电、瀑布或油灯般合成而无常,就像执绳为蛇,人们看清自我只不过是一个谬见:自我不存在,并且缺乏本具的实体。
执着于现象实有,即是执着于主客的二元见解。人们所觉察的一切对境,内在与外在的现象,都是源于对如幻显象的串习。如同视觉错乱、水中月影、错误的觉知。若不检视,我们视其为然;若去检视,它们就什么也没有。
如同微尘和刹那,现象并非可下定义的本体。因此,你必须断定主体与客体绝无存在的可能。
藉由不断检视,你将定解众生与现象皆不存在,未来时机到临,你将确信二谛:依缘诸法的如幻生起和离于一切假立的空性,不相抵触,反而在本质上为一。
当主张显空有别的一切成见都崩解时,探究就结束了。那个时候,概念的推理还有什么用处呢?
空性是执着的解药,但是如果执着于空性的概念,那么就像解药变成毒药了,空性将毫无益处。如同相互摩擦的两根棍棒,被它们自己所生的火焰烧毁,对治的解药本身亦将消失。
放松于本初离戏的相续中,这种本初离戏即是从最初即具有的究竟自性,这种自然状态,是具足三解脱门:空性、无象和无愿。
于是你将看见光灿的佛性,在佛性之中,一切心之造作和活动都在究竟广空中寂灭。
空为自性,它离于常见。明为展现,它离于断见。虽人因此以为有空明两个面向,而它就是基本的自性。在明空之中,一切分别觉知在它们自己的空间中即得解脱:不可思议、难以言说,只能以智慧来了悟。
自性非为因缘合成,不由观看而得见,如同直视虚空,称之为“见到究竟的虚空”。没有什么要消除的,也不必添加丝毫。圆满地注视圆满本身,观见圆满者即获圆满解脱。
当有形和无形的事物,不再存留于心中,没有其他的取代物,了无一切概念,此即全然的寂灭。
若不知道这个重点,而用心之造作来钉住你的心,这不是止。建构智识的藩篱,这也不是胜观。
圆满观见不可思议的究竟自性,不带任何智识的造作,乃纯然的智慧。
超越此者,乃无上究竟的智慧——是已达合一境界的圣者所了悟的内涵,合一乃胜观的本初双运之义——它能带来安住于自然相续的智慧和寂灭,以上可由上师口诀教导的力量而证得。
禅修觉受被事物真实存在的见解所染污,无论是乐、明或无念,全都是欺惑的。如果执着事物为真实,就是保养轮回,你将永远不会超越三界。
运用熟练的技巧,安住于离戏之中。让一切如是处于不把事物视为真实的状态,于此,了悟者、所了悟及了悟本身皆成无别,如同把水入于水。此乃超越语言和心识的根本。自性即是了义,般若智慧,只能透过人们自身的觉性而了悟。要下决心领会啊!
简言之,如怙主阿底峡所说,“在胜义中,没有分别。既没有受制约的现象,也没有究竟的现象。在空性的面前,完全没有分别。”“不由了悟而得证,单纯被称为‘观见空性’,观见无法被观见者。
最甚深的佛经如是说道:无所见,无见者,无始,无终,寂静。完全超越‘真在彼处’和‘非真在彼处’,离于分类和参考点,它不灭,也不住,从未来,从未去。它无法用文字描述。
它无法被表达;它无法被观看。它从未改变,从未存在为一个坚固实体。
了悟这一点的瑜伽士,去除了烦恼障和所知障。”阿底峡尊者在《入二谛》中如上所说。
了悟胜义谛的八种功德,佛经中曾阐释,透过上师的加持而直接传授指出心的真正自性,如此,这八种功德将自然在大圆满中次第出现。
这不在凡庸心的范畴之内,那些充满散漫念头的人,无法尝它滋味。唯有透过信心,才能了悟俱生胜义谛。
因此,紧握着虔敬的命力,虔敬心视上师为佛陀法身;安住在不间断的纯然离戏之中,你将了悟其精义。
如果你错失重点,并且沾沾自喜地相信你没有误入邪道,或声称你不做任何确立,或执着空性为空无一物,那并不是中观。如果你无法摧毁对唯物观点的执着,你就更加偏离了中观。
要滋养那离于执着和心之造作的自在。禅修者若未了悟这一点,而害怕他们的修持将会挨饿到自断生路,他们这是在折磨自己。这有什么意义呢?
追踪念头的来去那有什么意义?
“觉醒的觉性超越心识,”
“法身超越阿赖耶,”
“离于受制约的心识。”
我遗憾地说,凡俗众生对这一切确是闻所未闻,而此意涵仍未被开启。但是我不会多说。一切众生都具如来藏,因此一切众生都具有成佛之因。因此要视一切众生为清净,并且思量一切众生之大慈。
在每座修法之间隔,生起布施波罗密及其他波罗密,了无三轮执灼。把一切回向:获致正等正觉。此乃结合福慧二资之殊胜道。因此,在菩提心的道路之中,二谛为一,空性大悲藏之道令诸佛欢喜。持续观修菩提心,在遮蔽佛性的障垢被清除时,你将获得证悟者的名号。
在证得无染之殊胜功德,展现不息、遍在而自生的佛行事业之后,你将成为虚空下一切众生的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