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船》樂曲介紹:
《龍船》現有三個版本:
(一)張步蟾譜(樂曲刊在人民音樂家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琵琶曲集》(一)中;
(二)阿炳譜(樂譜刊在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阿炳曲集》中);
(三)林石城譜(樂譜刊在人民音樂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琵琶曲譜》中)。
這三個版本都傳自陳子敬先生。由於過去都是口傳身授,故沒有寫出曲譜。
張步蟾的《龍船》由陳子敬親授。阿炳的《龍船》,據張正秋(張步蟾之孫)說:「與父親張少蟾在無錫觀前街蓬萊書場演說評彈時,每逢農曆三、六、九,在說書之前加演琵琶獨奏《龍船》,阿炳與四五位盲人來聽演奏;後由書場老闆的女兒介紹,阿炳向我父親學習了《龍船》的演奏。浦東地區歷代琵琶家都以擅奏《龍船》著稱,但都沒有樂譜。林石城從陳子敬的兒子陳文甫(當時他已90多歲,林石城只有20餘歲)、曾靜樓的遺孀以及周浦的胡簋銘、新場的周蓮甫等處了解到:一段鑼鼓,一段曲調,表示一條龍船;鑼鼓與樂曲的段數愈多,表示龍船的條數也愈多(鑼鼓與樂曲不可重複)。後兩位還在琵琶上作了一些示範;林石城依然就編出了《龍船》的演奏譜。本書刊出的就是這首樂譜。
《龍船》的內容通俗易懂,也富有一定的表現力與藝術性,已成為雅俗共賞、非常受歡迎的樂曲之一。《龍船》的產生,還與戰國時期的愛國詩人楚大夫屈原有關,每逢端午節,民間舉辦龍船競賽,非常熱鬧,用以紀念屈原。
表演者簡介:
彭偉倫老師
彭氏獲香港演藝學院音樂榮譽學士學位,主修琵琶,師承王梓靜及張艷茹老師,並隨雷群安老師研習中阮,在學期間以優異成績獲發匯豐獎學金前往北京深造。2013年獲中國宋慶齡基金會培訓交流中心主辦之國際青少年琵琶比賽國際組一等獎。
2016年帶領拔萃男書院國樂團參與日本神戶舉行的2016年首屆華樂國際觀摩展演暨中樂國際邀請賽,勇奪合奏金獎。2017年獲邀擔任第二屆馬來西亞民族樂音樂節「南風杯」國際少兒華族彈撥器樂獨奏大賽評委。現為香港教育大學客席器樂導師。
作曲:陳子敬(口傳)
琵琶:彭偉倫老師
出品人:張廣益
監制:JME studio/ Jaime Cheung
製作: JME Studio
#彭偉倫老師
#拔萃男校舊生
#男拔萃琵琶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