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un & Interesting

文學 |《追憶似水年華(上)》意識流小說開山之作

流水浮舟 5,495 lượt xem 4 years ago
Video Not Working? Fix It Now

意識流小說開山之作,文學大師普魯斯特的經典鉅著。
聽書筆記 
《追憶似水年華》的作者是法國作家普魯斯特。
《追憶似水年華》共有七卷,將近三千頁。小說以敘述者馬塞爾的口吻,回顧了他一生的時光,包括在貢佈雷、巴黎、威尼斯、巴爾貝克的生活,包括他與吉爾貝特和阿爾貝蒂娜的愛情。小說塑造了上百位人物,寫到了許多歷史事件,但最主要的還是主人公對於時間的感受,是他在愛情中所經歷的想象、期待、慾望和嫉妒,以及他最後通過寫作實現的救贖。《追憶似水年華》屬於一種瓦格納式的整體藝術,不僅是小說的主題無所不包,這些主題也交織在一起,從而呈現出渾然一體的和諧美感,令讀者沉浸在普魯斯特的筆下,獲得純美的享受。在世界文學史中,僅僅依靠這部小說,普魯斯特便可與荷馬、莎士比亞、歌德等偉大作家平分秋色。
 
面對歲月流逝,生命變老,我們能做什麼?
 
可以說,文學史也在改變着我們的日常起居,作者的遣詞造句也在塑造着我們的生活態度,如辛棄疾的那句“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爲賦新詞強說愁”,就是中國文學史中關於“嘆息”的倒影。我們習慣傷春悲秋,這裏固然有民族性格的因素,不過,民族性格又是由什麼組成的呢?恐怕還是文學的影響。
 
在《追憶似水年華》中,普魯斯特爲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命題:面對歲月的流逝,我們不是無能爲力的。也許鏡中的面龐鐫上了時間的痕跡,但是在我們心中,還藏着另一重時間,而它能讓我們重新變得年輕。這就是無意識回憶。也許因爲我們品嚐到一道美味,曾經的歲月就會完整地浮現在眼前。因爲回憶,我們得以在時光的隧道中任意穿梭。
 
如果愛情的選擇註定是一種偶然,我們又該如何看待愛情呢?
 
小說中的馬塞爾,無數次地提到過愛情的偶然性。相遇是一次偶然,相戀也是一種偶然,似乎唯獨分離是必然的。他還認爲,我們愛的對象是想象的產物,與真實的人沒有關係。最後,他還指出,由於嫉妒心的作祟,我們想要完全佔有愛人的願望,遭到了挫敗。乍看起來,作者的愛情觀似乎是很消極的。但事實上又是怎樣的呢?
 
普魯斯特提供的是一種看待往昔的目光。我們可能由於誤會而分手,因爲真實的人與想象不合而氣餒,甚至如他所說,因爲嫉妒,而想佔有對方的全部。但在我們意識到這一點時,我們就能夠坦然地面對過去,也會因此更加地珍惜身邊的人。年輕的荒唐或慘敗,都將在時間的智慧裏釀成一杯紅酒。
 
《追憶似水年華》既是一部名著,也是一條通向文學的道路。關於寫作,普魯斯特提供了什麼見解呢?
 
羅蘭·巴特認爲,“普魯斯特的作品僅意味着文學的一種導論”。的確如此,這就是《追憶似水年華》的奇特之處:在小說結束的地方,敘述者馬塞爾開始了他的創作。因此,這部作品也是在展示一個自幼即感知文學天賦的年輕人,如何被生活挫敗鋒芒,又如何一步步尋回寫作的意志,發現寫作的主題,以及最終找到通往寫作之路的故事。
 
關於寫作,普魯斯特認爲,對於那些心思敏感、熱愛閱讀的人來說,他們的一生,其實都是在爲一部最後的文學做準備。他們一面匆忙地生活,一面細緻地感受,這些經歷將在它們已被忘卻、而我們也已年老的時候重現,從而再次讓我們感到無與倫比的幸福。普魯斯特指出,寫作就是將這些幸福的新生,保存在一部作品之中。
解讀 | 徐兆正,哲學碩士,中國現當代文學在讀博士。主要從事中國當代文學與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經典研究。
播音 | 沐澤
策劃編輯 | 周向榮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