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19 霍詠強
為什麼中國人對前景不樂觀?
中國經濟前景的真相?
在偶然的一個飯局,卻聽到眾多熟悉中國的憂慮:生意難做、工廠關門、高檔商品滯銷、境外旅遊銳減,最嚴重的仍是房地產,新樓盤根本賣不去,銷售紀錄都是假象。為什麼在工業發展迅速之下、民眾找工作和改善生活越來越困難?很多人都不敢消費、為未來憂心?似乎許多人對中國前景都不樂觀?中國經濟到底怎麼樣?
哪為什麼一般大型商場仍然人山人海?「康師傅」效應?生活困難、消費降級?
為什麼愈推動消費愈不消費?
1. 總體增長與結構性矛盾
2024年中國GDP總量突破134.9萬億元,增速5%,顯示經濟基礎穩固。但「內需不足、供需失衡」成為主要矛盾,消費對GDP貢獻率(44.5%)低於歷史中位數,企業「增收不增利」現象普遍,部分行業產能利用率偏低。
2. 製造業的強中弱
製造業投資持續擴張,然而出口依賴型模式加劇貿易摩擦,且難以替代房地產對內需的拉動。經濟結構失衡:重工業與製造業的資本密集特性,相較服務業創造就業能力較弱,資源過度投向科技領域以應對美國制裁,服務業發展受政策導向抑制,企業經營困難,利潤受壓,部分行業「內卷」加劇,影響擴張與招聘意願。
3. 風險隱患
房地產市場仍未止跌,房企資金壓力與債務風險延續;地方債務化解需長期過程;房地產低迷導致相關行業用工需求收縮,而新興產業尚未完全吸納勞動力。2025年高校畢業生預計達1222萬人,加劇就業競爭,青年失業率偏高(2024年8月達18.8%)。
儘管政策力度加大,但中國經濟仍面臨「迥旋通縮」風險(物價下行壓縮企業利潤,進一步抑制投資與就業),且結構性改革需長期推進。
但同時間:All news is good news?
新近最熱門話題:哪吒2、DeepSeek、電動車、黑神話,都是利好消息,製造業投資持續擴張,新能源汽車、手機等產能居全球前列,且「分散出口」效應緩衝了美國加徵關稅的衝擊(預計影響2025年GDP僅0.16%)。
外國金融機構更是全面看好、中港股市也是節節攀升。
2025年2月5日德銀研究報告:
《中國吞噬世界(China eats the World)》
我們認為2025年是投資界意識到中國正在超越世界其他國家的一年。如今,人們越來越難以忽視一個事實:中國企業在多個制造領域,甚至在日益增多的服務領域,都在提供更高的性價比,且往往質量更優。我們預計「中國折價」將會消失,投資者將要付出更高代價。此外,由於政策傾向於消費而非生產,並且可能由於金融自由化,我們相信在整個周期內,盈利能力有望超出預期。香港/中國股票的牛市始於2024年,並將在中期內超過先前的高點。
中國首先在全球服裝、紡織品和玩具的企業主導地位上嶄露頭角。隨後,在基礎電子、鋼鐵、造船等領域佔據主導,最近在大型家電、太陽能等領域也是如此。中國還在低調成長的情況下,在複雜的電信設備、核電、國防和高速鐵路等行業處於領導地位。這些技術成就此前未被投資者重視。
但到2024年末,中國因其迅速崛起成為全球汽車出口領先國而受到關注,大量功能先進、有吸引力且價格低於現有車型的電動汽車湧入全球市場。2025年,中國在一周內推出了全球首款第六代戰鬥機和低成本人工智能系統。“DeepSeek” 的推出更像是中國的“突破時刻”,標志著中國知識產權得到認可,在高附加值領域表現卓越,能夠主導供應鏈的領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展。
本材料由 Chinese Information Radio代表星島新聞集團有限公司發佈,更多相關信息可從華盛頓特區司法部獲得。"
請加入成為會員, 支持良心正派傳媒。
Join this channel to get access to perks: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SlgQB1BpfQTkNm_P5qIw/join
請星電視飲茶https://www.buymeacoffee.com/singtaou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