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每年約有5千多人罹患攝護腺癌,2016年統計顯示,攝護腺癌在男性癌症發生率排名第5位,診斷時年齡中位數為73歲。2017年則有1,392人因攝護腺癌死亡,排名第7位,死亡率比起前一年增加3.5%,推測可能與人口老化有關。
臺灣泌尿科醫學會理事長、臺大醫學院泌尿科教授蒲永孝,在接受《好健康》會刊諮詢時表示,現在健康檢查普遍,不少人是因為抽血檢驗「前列腺特異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 , PSA)此一項目,因指數異常升高、進一步追查而發現。但因此發現的多半是局部攝護腺癌,也就是無症狀腫瘤,大多是早期且低復發風險。事實上,這類腫瘤很少造成病人死亡,病人反而大多死於其他疾病,如其他癌症、心臟病、糖尿病等。
在決定做PSA檢查前,建議民眾要有正確的認知。PSA正常值為低於3.0∼4.0 ng/ml,然而,小於4.0 ng/ml不表示完全沒有攝護腺癌的可能;高於4.0 ng/ml也不見得一定是攝護腺癌,因為PSA值會受到許多因素影響,如年齡、攝護腺肥大、攝護腺感染,甚至醫療檢查(如先肛診後才抽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