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人埠最吸引人注目的地方就是設在Grant Avenue上坐落的唐人埠大門口(Chinatown Gateway)建於1970年,從此朝北走一段距離,就可到達百老匯大街,到處都是多彩多姿的中國文化與百年以上紅磚維多利亞式古樓,所寫的所聽的都是華語,所見的有中國傳統風格,還保有傳統中餐飲食,這是一個與眾不同最佳的旅遊地方。
唐人埠共約有26條大街小巷,最好的遊覽方式是從東面都板街和布什街交會的天下為公牌樓進入往北方向前進,首先會經過歷史悠久的聖瑪麗古教堂與聖瑪莉廣場(Saint Mary's Square)內有孫中山雕像,慰安婦紀念銅像,華人退伍軍人戰爭紀念碑與紀念館。
1840年代三藩市的唐人埠是北美洲第一個唐人埠,加洲的淘金潮期吸引了各地的人士,包括中國華僑前來碰運氣,因此衍生所謂「賣豬仔」行業至20世紀初。
部份華僑因各種原因必須留居在三藩市的都板街﹝Grant Avenue﹞及市德頓街﹝Stockton Street﹞一帶地區,久而久之形成了現今的唐人埠,2000人口總計約100,574華人。
1906年,三藩市發生大地震史稱「1906年大地震」,不少建築物包括市政廳因地震及地震引發的世紀大火而被摧毀令到不少政府檔案,包括人口登記資料被銷毀。不少華僑藉人口需重新登記才能安排家中大小與親友前來美國團聚,因此更有很多華僑出售其死去親友的出世紙給予非法者居留,間接令唐人埠人口增長,由於不少老華僑祖籍來自台山,故此唐人街曾有不懂台山話就不是中國人之說。
唐人埠地處三藩市金融區及小義大利中間,目前的分界大約是東到蒙哥馬利街(Montgomery Street)、哥倫布大道(Columbus Avenue),北到聯合街(Union Street)和北灘區(North Beach),東南是布什街(Bush Street)和聯合廣場(Union Square),陸地面積約2 平方公里(0.778 平方英里)。
唐人埠內有兩條主要街道:一條是都板街(Grant Avenue),在Bush Street 布什街口有「中華門」天下為公牌坊,紀念品,珍貴金飾珠寶商店,各式美食餐廳和小型商場,主要是迎合遊客所需。
另一條是市德頓街(Stockton Street),設有華人日常所需生活蔬菜水果雜貨至所有中國乾貨等。現有數條無軌電車及公共汽車路線行駛該街,三藩市地下輕軌T線延伸段(中央地鐵)約1里半長,未來的終點華埠站設於市德頓街與華盛頓交界地下,從2010年起預計施工至2021年中開始啟用,成為首條服務三藩市唐人埠的主要地下軌道車站。
唐人埠約有主要12條主街道,百老滙街(Broadway ),布什街(Bush Street ),企李街(Clay Street),哥倫布街(Columbus Avenue ),都板街(Grant Avenue),積臣街(Jackson Street),拍思域街(Pacific Street ),板街(Pine Street),唐人街(Sacramento Street)直譯沙加緬度街,市德頓街(Stockton Street),華理豪街(Vallejo Street ),華盛頓街(Washington Street)。
百年歷史14小巷有:碧潔街(Beckett Street),襟美慎街(Commercial Street),燈琴巷(Duncombe Alley ),香亞街(Heung Ah Street)又稱寶塔巷(Pagoda Alley),J臣小巷(Jason Alley),舊華埠巷(Old Chinatown Lane),裙士小巷(Quincy),羅斯巷(Ross Alley), 新呂宋巷(Spofford Street),聖路易巷(St. Louis Place),吹頓小巷(Trenton Alley ),林華耀街(Walter U. Lum Place),天後廟街(Waverly Place),灣德和夫街(Wentworth Stre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