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關於芹菜種植
若是採用種子灑種的話
土壤保濕的時間需要比較久
因此 就直接灑在休養中的蘆筍旁溝槽裡
現在要挖掘進行移植的是美國芹菜品種
這長大後 會比台灣傳統的品種還粗
感覺就像是美國人的體型
通常在骨架上會比亞洲人大一樣
而這芹菜的根系 已經非常健壯
加上野性非常強 就算不帶土移植 也非常容易存活
由於比較嗜水的特性
就在蓄水池旁 硬擠出空間 種上兩種品種的芹菜
分別是美國芹菜 與田尾芹菜
而要進行移植前 先將這些擠在瓦片內的大陸妹採收掉
這大陸妹是福山萵苣的品種
小小的瓦片種植槽內 故意硬擠進20棵大陸妹的原因
是因為大陸妹最好吃的部位 是中心菜梗的部位
因此若是使用種子種植 可以嘗試小空間種植
這樣可以逼迫只長出中心的菜梗為主
若是喜歡種植到大顆一點 就要把間距拉開
這完全就看需求決定
想要只吃中心菜梗為主就擠一點
但量會比較少 撒種子的話可以這樣種
個人輸出也是看親戚需求
覺得很大顆才厲害 就給大顆的
喜歡吃精緻的 就給小顆的
而這結球萵苣也依據同樣的道理
讓它們可以加速包覆
隔壁小黑又來學種菜了
只是 結球萵苣還沒介紹完
先來前院看一下 部分年菜的準備狀況
眼前這是懶得蓋網的蚵仔白菜
會讓他長到的麼大 卻沒有採收
是要用來替代大白菜
目前已經在進入結球的階段了
很多小白菜類 一般是當短天期的葉菜類種植
但若是種植時間拉長 不進行採收
天氣不過熱 也是可以進入結球的狀態
這紫薇小白菜 也是故意不採收 嘗試讓他結球
而種植數量不少的結球萵苣 部分已經進入採收階段
內部最晚才種植的半天蒜 生長的狀況算是非常理想
在遇到過年或是長假 現在除了進行採收或是移植之外
最有建設性的意見 就是進行灑種育苗
等過年後 就可以再次上工
幼苗經過10幾天的生長 就可以很容易順利移植
在移植前整地時 習慣添加炭灰或是有機質
最主要的目的除了增加土壤的透氣性
也是在調整土壤的酸鹼程度
雖然一般作物都偏向酸性的土壤
但是種植過程中 灌溉河道的水與酵素 都是酸性
長時間使用下來 土壤也會接近酸性
因為 在移植前加入草木灰與生物炭
也可以讓土壤的酸鹼程度 微往中性靠
這樣後續澆水或澆淋酵素 效率感覺就可以比較好
而由於芹菜算是比較嗜水的作物
因此就選擇種植蓄水池旁
另外 在移植前 只先進行鬆土 翻鬆時並沒有加入炭灰
等移植完之後 才將炭灰泡在水裡進行直接澆淋
因為覺得這空間比較小 無法塞完芹菜苗
就順道再做個不同方式種植的比較
除了要看作物的生長變化
也順道看一下種植後 土壤的濕黏程度變化
而這則是翻鬆時 先加入炭灰才進行移植的比較組
但是這位置比較特別 除了有擋風的效果
也完全沒有日照
接著這要進行移植的是田尾品種的芹菜
這種品種葉片比較黃 但是比較軟絲
不過 原本是要種植芹菜管
就只能等明年再來了
這位置一樣是靠近蓄水池旁
比較特別的是 因為後院地勢比較高
這種植槽內 就可以同時種植喜濕與喜乾的作物
會這樣種在一起的原因
是方便幫一旁的青蔥進行培土
因此 在移植前 將芹菜的種植地挖深
刨起的土 就提供給兩旁的青蔥覆土使用
概念跟高低蔥種法很像 在槽內直接調整地勢高低
就不用再多找額外的土壤進行培土
不過 這有一個要求 就是種植位置的地勢要比較高
這樣才有辦法避免掉 因為下雨積水的困擾
經過約一個月的變化
因為過年期間 採用的是放養的方式
除了天氣的原因 這芹菜生長的速度感覺有點緩慢
而這採用直接種植後 才進行添加炭灰的效果
感覺會比直接將炭灰拌入土裡區塊 生長的比較慢
而這完全沒有日照 有擋風效果的區域
生長的比較快 算是有點意外
接續會開始使用咖啡渣酵素
來拉高氮肥做嫩化的動作
最後 這是日前利用火箭爐的概念
燒製草木灰與生物炭的嘗試設置
只要樹枝有曬乾 效率就可以很好
只是因為隔壁叔叔覺得這樣設置很安全
乾樹枝越抱越多過來
意外的收穫是獲得不少的啞管
讓面對[餘生涼夏] 這個問題
可以開始規劃多層次的種法
以上分享 謝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