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un & Interesting

完了!火鍋店!10家倒7家,一年關店30萬家!最慘旺季,營收斷崖下滑!入不敷出,集體陣亡!網紅火鍋品牌,接連倒閉,風光不再,徹底玩完!從暴利生意到虧本買賣,火鍋店為啥不香了呢?

長江研報 33,670 4 weeks ago
Video Not Working? Fix It Now

如今的餐飲界簡直是每況日下,尤其是火鍋店,每天800家倒閉!一年關店30萬家!網紅火鍋品牌,接連倒閉,風光不再。火鍋店徹底玩完!為什麼沒人去了?作為“冬日殺手”的火鍋店,在本該最火爆的季節卻出人意料地落寞。 現在,走在大街小巷,很多曾經燈火通明的火鍋店已黯然無聲,貼上了倒閉轉讓的牌子。除了各大火鍋店肉眼可見的冷清,以往常去的火鍋店也在不知不覺中倒閉關門。 火鍋現在可是餐飲界的紅海,競爭激烈,同質化嚴重,幾乎可以說是讓餐飲老闆們虧損最嚴重的品類之一。2024年一年,新開的火鍋店倒閉率竟然高達70%,10家火鍋店裏,有7家都在血泊中掙扎! 根據大數據分析顯示,截至2024年12月,過去一年內,火鍋行業關閉的店鋪數量驚人,超過了30萬家,使火鍋賽道成為了洗牌最為激烈的領域之一。 通常而言,冬季是火鍋行業的黃金時期,熱鬧非凡。 然而,今年的冬天卻給眾多火鍋店帶來了截然不同的景象:店內不再是人聲鼎沸,取而代之的是門可羅雀的冷清。 面對營業收入的急劇下滑,一批火鍋店正面臨著嚴峻的生存挑戰,它們能否安然度過這個年關,都成了未知數。 寒意陣陣,就連火鍋大本營——成都地區,火鍋店生意下滑的情況也非常普遍。 在成都的一些核心商圈,原來那些人氣爆棚、大排長龍的火鍋店,現在都已看不見排隊的人群;過去座無虛席的火鍋店,如今上座率可能僅有一半左右;原本上座率有六七成的,現在更是門可羅雀。最近兩個月,成都很多火鍋店的營業額無論是同比還是環比,普遍都下降30%-70%。 “人都去哪了?”餐飲老闆東哥撓頭發出了靈魂拷問。“往年最差的時候也能坐個30桌,現在經常一天只接待幾桌客人。” “一天固定開支六七千,收入只有不到三千,每天淨虧損三四千。” “哪有什麼旺季,這簡直就是最慘澹的旺季。” 2019年在武漢開了家火鍋店,歷經6年,見證了無數食客的歡聚時光。可到了2025年,東哥沒扛主餐飲寒冬,被迫關店。 這也僅是火鍋行業寒冬的一個小縮影。今年,火鍋人過得並不容易。不只單店、小店難熬,大型連鎖火鍋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2024年大家都沒有掙到錢,2025年,大眾的消費意願可能會更低。 熊貓老灶火鍋,2016年於延安西路閃耀登場,憑藉國寶熊貓的形象迅速躥紅。 它曾連續四年霸佔點評榜前三甲,上海首店更是被讚譽為“浙江滬火鍋頂流”,吸引了張藝興、吳尊、蔡依林等眾多明星前來捧場。然而,時光荏苒,八年後的今天,熊貓老灶火鍋也終究難逃衰敗的命運。一方面,它關閉了所有直營門店,如今僅存兩家在苦苦支撐;另一方面,企業經營風險層出不窮,法人代表甚至被限制高消費。 2024年7月1日,該公司已被上海市長寧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列入經營異常名錄,自身風險高達2條,關聯風險更是多達9條,企業法人丁飛也被施加了高消費限制。 類似的命運也降臨在了千味涮和哥老官等昔日網紅火鍋品牌身上。哥老官,作為美蛙火鍋的鼻祖,曾引領風騷,多個門店開業即引發熱潮。 2017年,其上海楊浦區新店因顧客嚗滿、秩序混亂而被迫停業整頓,卻也在當時火了一把。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哥老官如今也遭遇了大量門店關閉的窘境,往日的排隊盛況已成過眼雲煙。 千味涮,自2007年誕生以來,憑藉“醬料DIY+飲料暢飲+一人食小火鍋”的獨特模式,迅速走紅大江南北。 在其巔峰時期,深圳、廣州、杭州等地接連開設了50多家門店,多家門店門前排隊長龍不斷,千味涮也一度成為華南地區火鍋界的領軍品牌。 然而,2024年5月,千味涮已關閉了位於深圳的最後一家門店,這標誌著它在全國範圍內的全線撤退。 此外,曾蟬聯四年必吃榜的Just Thai泰式火鍋,如今在上海也已銷聲匿跡,令人唏噓不已。 不管是餐飲老炮,還是創業新人,都被市場打趴了,有人黯然離場,也有人艱難維持。 截至2024年11月,中國火鍋品類相關存量企業達到82.31萬家 嚴重供大於求 多少火鍋店“能吃飽”? 最近,網路上流行一張縣城火鍋“陣亡”門店,在這份名單中,不乏有一些連鎖大牌,也有20年老店。 名單只是部分倒閉門店,12月份仍有幾家店正在待轉讓,其中就有一家投了200多萬,開業不到1年時間的新店,老闆焦急萬分,在圈內詢問有沒有人接手。 被稱作有閑、有錢的下沉市場,也並非好開店。 在該縣城,某成都大牌加盟店,幾百平的店面,僅房租就要48萬/年,即便有人氣也處於微利向前。而其他知名品牌,很多都在苟延殘喘。就當地來說,生意較好的火鍋店不超過10家。 而他的門店之所以能在當地存活,簡單總結下來有3點,一是10年老店,顧客群體複購率達到80%以上;二是,菜品絕大多數採用全手工、原切;最後是,客單價不高,維持在70元上下,並且不做低價套餐。 價格可以立竿見影,但著實是把“雙刃劍”,特別是面對滿大街的火鍋價格戰,顧客顯然已經對低價脫敏了。要麼卷價格,要麼倒閉,讓一些門店不得已捲入同行間的零和博弈。 當下,老店、新店都要清楚一個事實: 新開店,要測算好毛利、保本客流量,或是盈虧平衡點,一般情況下,毛利在55%上下。而保本客流可以做個假設: 假設一家火鍋店每月的固定成本為10萬元,毛利率為55%,人均消費為100元,那麼保本營業額為10萬元 / 55% = 18.18萬元。如果人均消費為100元,那麼保本客流量為18.18萬元 / 100元 = 1818人次/月,即每天需要達到約60人次‌。 老門店,要測算好複購率,複購率低要想辦法提複購,要麼就學會閉店及時止損。 此前,大家常說,“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而在當下,火鍋自身也正在解決陣痛。 #火鍋店#火鍋行業#火鍋店倒閉率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