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花蓮到台東全程搭公路客運!穿越台11線花東海岸公路,台11線原來是因為這樣開闢的....再次帶大家重溫台11線上的景點|一般路線導覽 8119 《花蓮-台東》|交通大小事
交通大小事
36,893 4 months ago
✨搭車旅遊相關資訊✨
歡迎加入《阿瀚與阿杰愛旅遊》社群 ^^
✅ https://bit.ly/3DNl3zy
--------------------------
今天要搭的是海岸線的公路客運,8119,從花蓮到台東,全程走台11線,這條以前是台汽客運行駛,在1997年1月交由鼎東客運與花蓮客運,鼎東客運的海線再更名興東客運,花蓮客運停駛後,目前由興東客運獨營。
我想,沒有一條道路比台11線面山面海來得夢幻了,以前進入這麼多次台11線,都是為了錄郵輪式公車的景點行程,今天就好好的為大家來介紹一次這條路吧!在1950年代,那時海岸線沒有直通的公路,沿路幾乎是羊腸小徑,當時的民眾如果要前往市區或隔壁村落,得要沿著溪流行走,或是翻山越嶺才能到目的地,非常費時。
國民政府為了發展花東的產業鏈及運輸,1959年縱谷的花東公路全線通車,這是第一條花蓮可以直通台東的公路,但是海岸線還沒有道路可以連結,1964年決定開闢從花蓮到台東的海岸產業道路,依照當時的環境,興建這條道路非常辛苦,工人必須渡船,往來一趟又一趟的花蓮溪渡船口來開鑿道路,終於在1968年6月28日花東海岸產業道路全線通車,1975年公路系統整編,花東海岸產業道路編為台11線。
台11線通車初期幾乎是石子路面、泥路面,多數路面寬度只有一線道,只要遇上風災就會道路中斷,道班房的工人必須沒日沒夜的整修,1980年代、1990年代經過多次拓寬才改善,不過1990年代在拓寬鹽寮路段時,引來環保團體的多次抗爭,當然理由是道路拓寬會抗議破壞環境,但豐濱鄉及壽豐鄉沿岸的居民對環保團體的理由相當不滿,「為什麼不能給我們一條安全回家的道路?」雙方立場不同,火藥味很濃,你一言我一語,政府單位夾在中間,最怕惹怒兩方一觸即發,最後時任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委的歐晉德轉達院長蕭萬長希望工程能在「兼顧景觀與交通安全」下完成,歷任交通部長指示建造一條安全美麗的道路給居民。
今天我們所看見的台11線,多數路段早已經改線或拓寬過,等一下在畫面中會帶大家一一介紹,近年來越來越多遊客在沿岸的觀光景點遊玩,另外對於壽豐、豐濱、成功、長濱海岸線的區域城鎮交通發展非常重要。
台11沿線還延伸出相當多的景點,比如遠雄海洋公園、芭崎寮望台、磯崎海水浴場、親不知子海上古道、石梯坪、奚卜蘭、北回歸線標誌公園、八仙洞、金剛大道、石雨傘、三仙台、東河橋、都蘭糖廠、金樽海岸、小野柳,178公里就這麼多景點,資源真的是太豐富了!有空大家一定要來一趟!
【花蓮大橋】
進入台11線,第一座橋梁就是花蓮大橋,這座橋樑在1968年6月28日通車,在花蓮大橋還沒通車前,如果海岸線的居民要到對岸,必須要靠著渡船,因此花蓮大橋的通車,讓沿岸的居民終於有真正的道路可以行走,
隨著台11線車流量逐年增加,第一代的花蓮大橋橋面不敷使用,開始計畫拓寬橋面,2002年第二代橋樑興建完成,與第一代的橋樑並行,由於2018年的花蓮地震造成橋樑位移,交通部斥資新台幣24億元重建經費,新建第三代橋梁,原有的第一代、第二代橋樑將會拆除,2023年12月開始興建工程,預計2026年9月,就能看見這座新橋囉!
【東河橋】
緊接著我們來到舊東河橋,這座橋原本是一座吊橋,由日本的土木技師吉田一設計,為了紀念吉田一的貢獻,因此最初的名稱是「吉田橋」,光復後,吉田橋吊橋鋼索腐蝕,1953年重建,將吊橋改建為混凝土T型梁橋與拱橋,因應地名改稱東河橋。
1992年,臺11線進行拓寬工程,舊東河橋寬度僅能單線通行,因此當地民眾建議下,由公路局在馬武窟溪下游處重新建了一座紅色的鋼架鐵橋,為現今的新東河橋,並將舊橋規劃為東河橋風景區內的行人景觀橋。
東河橋這裡位於台11線與台23線的交界處,也是台23線的起點,可以直接從這通到富里,連結東河部落和泰源盆地。
【石梯坪】
石梯坪在花蓮縣豐濱鄉,是花蓮縣的最南端。這裡的岩石層層疊疊向海深入,就像一座梯子,因此叫做「石梯坪」。
石梯坪在1982年就被劃定自然保護區,海岸線長達一公里,有許多的海蝕溝、海蝕崖、海蝕平台等地形,可以欣賞到壯麗的海岸景色、美麗的海蝕地形、奇特的地質景觀等。不少遊客來這裡欣賞日出、日落的美景喔!
長虹橋這裡剛好是秀姑巒溪的出海口,前方的島嶼是奚卜蘭島,俗稱獅球嶼,這裡也是秀姑巒溪泛舟的終點,來到這裡看風景,有時還會看到泛舟的水上活動在進行當中
#台11線 #花東海岸 #客運 #公車 #交通 #交通大小事 #阿瀚 #阿翰 #albert #旅行 #台灣好行 #石梯坪 #豐濱 #長濱 #花蓮 #台東 #北回歸線 #東河橋 #親不知子海上古道 #石門洞 #成功 #三仙台 #小野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