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訴記(163) - 正宗粵語
By Kwokman http://jgospel.net/christian-living/kwokmanation/t33.aspx
Date: 29th March, 2013
上次提及舒琪先生的一篇文章﹐內容有關多個從英文音譯而來的廣東詞語﹐但他祗是一知半解﹐內容錯的居多﹐幸得香港沙田第一城浸信會的羅錫為牧師指點﹐以下是羅牧師的分享。
廣州是個很早就對外閞放的通商口岸。香港淪為英國殖民地,外語的影響很深。不要忽略澳門,白話中有不少葡語詞彙。四邑方言(通稱台山話)中,亦有經海外華僑,把外來音譯,或為了去「金山」搵食,生呑活剝的,以中文注音,學些「英吉烈話」。舒琪的貼文從粵語長片,考証外來語的影響,很有趣味。其中,有些有商榷的地方。如「咕喱」,源於中文「苦力」,非外來語,用廈門話發音就明白。「苦力」音轉為英文coolies。好像「茶」(爹)轉為tea,沙茶叫「沙爹」出口轉內銷。應該從南洋,而非印度回來的。另一例是英文ketcup,原來是粵語發音的「茄汁」,音譯為英文,而成為英文詞語。由於廣州很早就對外通商,廣東省華僑散佈歐美,很多粵音詞語,被吸收為英文,如kung fu, kowtow, wun ton, chow mein 等。
除「咕喱」外以下還有些商榷的詞語: 1.「派頭」,非外來語。晚清小說已常見。派頭有兩個意思,一是架勢排場,二是指舉止氣度。不是音譯pride. 2.「 頻能」,應為「頻倫」,廣東俗語早有「頻倫入不了城」,即匆忙心急反而誤事。叫人不要panic. 是心慌,不是心急,兩碼子事。2.「索」,源於「索油」,即不懷好意的親近女孩子,想佔便宜。好「索」,即是好多油水可以索,好靚,好豔羡的意思。好sharp, 是好精明,能幹,搶眼也可以,但與追求親近女孩子扯遠了。4. 「丙佢」,是因為粵語很多時有音無字,於是自創些字來形聲。有時,卻不知道原來是有字的,如「拼佢」的「拼」字,音「床拼」那個音peng,近似潮語打拼。語音讀「丙」,第一聲。從前流行說「拼沉佢」,即打敗對方。 與punch音近一點的,有另一字,是「拚」(pun第三音,如樓盤的盤音),拚老命就是這個拚,豁出去的意思。5.「 仆街」,是罵人語,與poor guy有點唏噓,嘆息,帶點同情的意思不同。罵人仆街就是咒人去死的意思,例如阿媽給兒子氣得要命,罵他說︰「你個死仆街仔吖。」「仆街」是死在街頭,趴在地上,死咗都冇人可憐,沒有人會為他嘆息說poor guy. 6. 「木獨」,古來就有的粵語形容詞,說人沒睡醒,反應遲純,沒有表情。7. 拗「叫」,應為「拗撬」,拗者,粵語是爭論的意思,如「拗數」,「拗交」。撬,撬牆腳,撬門,也是動詞。拗撬,也是素來就有的粵語動詞。8. 喊到「飛呢發辣」是音譯fully flated?粵語長片觀眾有沒有英文程度那麼高?粵語說︰流鼻涕流到fi ni fe ne ,fe ,噴水(開水喉fe),喊到鼻涕流,像水喉噴水,表示哭得很慘。是粵語常用的形容詞,絶不是音譯英文。
粵語是漢語一支,保存許多古漢語詞彙,音韻。有九聲,比官話四聲多變化,最不同的地方是保留入聲。因為不是「書面語」,人以為是民間俗語,其實是古雅的說法。粵語(包括嶺東,嶺南)方言,因近代與洋人接觸機會多,接受了很多外來事物,而與「官譯」不同,但很傳神。如電話,人家譯名德律風,我們三邑人叫「喊線」。不是譯音,而是自創新詞。回到舒琪的例子,頭幾個確是粵語音譯的英語,其餘都不是。粵語長片的對白,確有很多「鷄腸」,但多是諷刺,嘲弄有些人洋化,崇洋。或表達金山阿伯返唐山的經濟和文化的差距。如梁醒波的「大孖沙」(音耍)入型入格。「大孖沙」master, 從前都是洋人,也有華人買辦,也挽車邊叫孖沙。所以,對白說:「鄭君綿揸住架大孖沙,好架勢咁。」是「諦」(諷刺)他駕駛大車扮大享。對白中「大孖沙」不是人,是大享才有資格坐的大轎車。但是,有人想炫耀自己,或發了橫財,充有財有勢。粵片的觀眾是勞苦大眾,平民百姓,「薯嘜」有可能是音譯外文Schmuck(不是英語),音近似。但我認為廣府人已經有很多可以說人「笨」的詞語。聽到外國人罵自己笨蛋,又聽得明白的人很少。薯嘜有可能是「士嘜」(smart)的二次創作。士嘜讚人醒目,啱聽易明。廣府話中,保留了有一個「銖」字,音「薯」(篇幅所限,請在此看全文: http://www.jgospel.net/daily-life/kwokmanation/%E6%B0%91%E8%A8%B4%E8%A8%98-163-%E6%AD%A3%E5%AE%97%E7%B2%B5%E8%AA%9E.c61665.asp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