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
出36:8-37章;太25:31-46
從 36 章至 39 章,詳細記載了會幕的建造過程。
我們留意到,這幾章和前面 25-28 章的內容似乎是重複的。那麼這樣的重複用意何在?這表示會幕是完全按照神在山上指示的樣式做的。前面有神的吩咐,後面就有神百姓的遵行。我們今天建造教會,也當完全按照神的指示,就是聖經的教導去建,不要模仿世界的潮流。
在經歷了 32-34 章的金牛犢事件之後,以色列人對領他們出埃及的耶和華神有了更真實的認識,看到神是何等的威嚴,又是何等有憐憫有恩典!因此他們滿懷感恩的心,甘心樂意奉獻,歡歡喜喜為神建造會幕。
所以我們在讀後面的經文時,要想象到以色列人建造會幕時興奮的心情!“我們終於可以為神建造聖所了!”
首先要做的是把會幕搭起來。
會幕的第一層幔子是用撚的細麻和藍色、紫色、朱紅色線合織而成,又用精巧的手工繡上基路伯。這表示教會要彰顯基督各樣的美德。每幅幔子都有同一的尺寸,這樣才能彼此相連。在相連的幔子上作同等的鈕扣,藉着金鉤和銅鉤使幔子幅幅相連。這表示神的百姓在基督裡完完全全合而為一。
第二層是用山羊毛織的罩棚,預表基督的受苦,以他的義代替了我們的不義。
第三層是用染紅的公羊皮作罩棚的蓋,表示基督為我們捨己犧牲,成為我們堅固的避難所。
最外層是用堅韌的海狗皮作的頂蓋,能抵禦曠野的狂風暴雨。代表基督在世上無佳形美容,被人厭棄,忍受一切苦楚,成為我們的保障。我們投靠他,就能得勝一切試探和苦難。
接下來是造會幕的豎板,共四十八塊,北面、南面各二十塊,西面六塊,拐角處再加兩塊。四十八塊板連接豎起,如同教會因着工人的興起而被建立。每板有兩榫插入銀座,使之立穩,再用閂將板連起來。教會的工人要在真道上站穩,扎根在基督的磐石上,並且在愛中彼此聯絡。豎板用皂莢木作,用金包裹。表明工人當完全彰顯基督,不顯露自己。
再下來是會幕裡的幔子和門簾,也都要用精美的彩色細麻織成,並要靠柱子支撐起來。
37 章,造會幕裡面的器具,包括約櫃,陳設餅桌子,金燈臺,金香壇,聖膏油和聖香。
約櫃,用皂莢木作,裡外包上精金,表明基督道成肉身,彰顯父獨生子的榮光。約櫃有杠,可以抬著走。當雲柱上升,以色列人拔營前進時,約櫃在最前面領路,表明神親自引導他們前行。約櫃最寶貴的是裡面有兩塊法版,代表神的道。約櫃上面用精金作施恩座和二基路伯,是耶和華榮耀的所在,也是神和摩西相會的地方(民 7:89)。二基路伯臉對臉朝着施恩座,表明同心儆醒護衛神的公義,彰顯神的榮耀。
我們進到神前,是基督為我們開了一條又新又活的路(來 10:19-20),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前(來 4:16)。神在至聖所等待着和我們相會,和我們說話,因此我們也要常常進入內室禱告暗中的父!
之後是陳設餅的桌子,皂莢木製作,包上精金,擺上陳設餅,表明基督成為生命的餅,為我們徹底擺上(約 6:35)。我們藉着信心領受主的話語,與主聯合,享用主的生命。桌子四圍鑲上金牙邊,為保護陳設餅免得掉落。我們也要鄭重所聽見的道,免得隨流失去(來 2:4)。
接下來是金燈臺,預表基督為世界的光,生命的光(約 8:12);又預表神寶座前的七靈(啟 4:5),聖靈的光。這燈臺由一塊精金錘成,表明教會要成為發光的金燈臺,也必須經過錘煉。燈臺發光所需的橄欖油,是以色列人付代價搗成的,遵神吩咐送到亞倫那裡,使燈常常點着(出 27:20),教會同心合意禱告,如同榨油,求聖靈澆灌。教會的復興不是倚靠勢力和才能,乃是倚靠聖靈(亞 4:6)。
金香壇,是祭司禱告的壇。香壇放在幔子外對着施恩座,表明我們的禱告也要對準神的施恩座,體會神的心。祭司每早晨和晚上都要焚香,表示我們要靠着聖靈常常儆醒禱告(弗 6:18;啟 8:4)。
親愛的弟兄姊妹,我們今天因着基督的救贖也成了君尊的祭司。神正在等待我們親近祂,藉着代禱將祂的恩典帶給別人。這世界也迫切需要為將滅亡之人代求的祭司。你願意擔任這聖工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 25:31-46
本部分被稱為「綿羊和山羊的比喻」,但是其中用比喻說的話只有兩句——「他要把他們分別出來,好像牧羊的分別綿羊山羊一般;把綿羊安置在右邊,山羊在左邊」,其餘的話都是直接說的。
首先,我們要明白這個比喻的目的是在於激勵門徒過聖潔正直的生活,以信心的眼光默想那屬天的生命和榮耀——雖然現在尚未顯明,但最終將在基督的再臨中完全彰顯。
其次,主在這裡清楚地宣告了幾樣關於末日審判的真理,值得我們留心聽。
第一,主说他要带着众天使降临,他将坐在荣耀的宝座上。这就表明,他第一次显现并不是要立即建立他的国度,而是要等到第二次降临时才成就。因此门徒需要存着盼望和忍耐为主而活,等候主再来。
第二,“万民在聚集在他面前。” 一切人类都要站在神的审判台前,并接受神的审判。这是一个极其庄严的场景,所有人——无论地位高低,都必须面对基督。
第三,他要把绵羊和山羊分开,把绵羊安置在右边,山羊在左边。
右边象征尊荣和祝福,左边象征羞辱和咒诅。因此,义人要被安置在基督的右边,表示他们得享神的恩典和荣耀;而恶人则被放在左边,象征他们受神的弃绝。如今,义人与恶人混居在一起,但在那日,他们将各归各位,神的判决将完全彰显他的公义和慈爱。
第四,最终的审判结果是永恒的分离:义人进入永生,而恶人进入永刑。“永刑”意味着永远的刑罚,地狱的惩罚是持续不变、没有尽头的。“永生”则代表着与神永远同在,享受他的荣耀和恩典。这是天堂和地狱的差别。人类的终极结局只有两个:或是得永生,或是受永刑。这不是一个短暂的处分,而是永恒的状态。
第五,“离开我”是对恶人最可怕的宣判。这种隔绝并非单纯的物理上的分离,而是指灵魂与神永远的割裂,失去了所有属神的恩惠与光照。这种结局比任何肉体的痛苦都更加可怕。
“进入那为魔鬼和他的使者所预备的永火里去”表明,地狱本来是为撒但和堕落的天使预备的,而那些拒绝神恩典的人最终也要进入其中。这也说明,恶人所受的刑罚是公正的,因为他们选择了顺从撒但,而不是顺服神。
第六,基督不仅是我们的救主,还是最终的审判主。他按照各人的行为施行公正的审判,并将义人与恶人分别出来。这一信息呼吁我们要认真对待我们的信仰,不仅要相信,更要在生活中实践爱与怜悯。
那么,这段经文是在讲因行为得救吗?我们可以靠善行赚取救恩吗?显然不是!因为整本圣经都教导我们是因信称义。因此,在这里,义人首先是蒙恩的人,是天父赐福的人。他们给主吃,给主穿……这些善行并非他们得救的原因,而是他们已经得救的凭据。换句话说,这些爱心的行动表明,他们的信心是真实的,他们的生命已经因神的恩典而改变。
从义人的回答里,可以看出他们的谦卑。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曾做过什么伟大的事值得称赞,而是感到惊讶,为什么基督会如此看重他们所行的善事。这反映出真正的信徒不会因自己的行为骄傲,也不会以自己的善行为夸口的资本。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神的恩典和爱心的自然流露,而不是为了得赏赐或炫耀自己的义。
「做在最小的弟兄身上」,提醒我們,不要輕看幫助那些貧窮、受苦、被忽視的弟兄姊妹,因為基督自己與他們認同。那些在世上微不足道的人,在基督眼中卻是寶貴的,甚至可以說,他們的境遇成為我們信仰真實性的試金石。
弟兄姊妹,誰是我們身邊的那一個最小的弟兄呢?他靈裡飢餓嗎?他在為主受苦嗎?我們該怎樣去愛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