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不讓邪知邪見的人影響自己的道心?學佛的三個中心問題?怎樣幫助學法輪功的人回頭學佛?净空法師學佛問答(84)
問:第一個問題,「我生長在比較富裕的漁村,那個地方的人除了捕魚之外,幾乎沒有其他的副業,所以殺業很重。近年,有漁民在打魚的時候不小心掉到海裡淹死,爸爸曾經想集資建一個廟來超度眾生,後來也不知道如何不了了之。像爸爸這樣的人,沒有聽過佛法,也很難接受任何法門學習。他本身不認識字也很固執,只知道以自己的標準做好事。他時常拿捕來的魚贈送給別人吃,請問這個不知道是偏是正?又怎樣結緣,讓他們這些人都能學佛?」
答:這個問題必須要有人給他講解,讓他懂得佛法的道理,佛法究竟是什麼,要常常跟他講。如果沒有人講,我們現在道場有流通《了凡四訓》連續劇的兩片光碟,我想這個東西你帶回漁村,一定會非常受歡迎,就從這裡下手,讓他們看電視劇去學佛。這兩片東西對於接引初機很理想,你不要忘記向二樓櫃台結緣的那邊去要。
問:第二個問題,「已經結婚和正準備結婚的人,學佛應注意哪些方面?『拿得起,放得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兩句話說得很高,恐怕不容易做到,請問應該怎樣具體理解?這也是許多年輕人學佛的問題。請師父千萬不要打禪機,因為我們是下下根人,只能夠理解最簡單的世間語。」
答:沒錯,你說得一點沒錯。結婚或者是準備結婚,在古時候有你的父母、兄長會教導你;今天的社會跟古時候的社會確實有很大的差距,已經沒有人教了。你要多多的請教年長的人,他們會把以往的經驗、教訓教導你們。世法跟佛法沒有差別,首先要了解事實狀況,結婚是兩個人的事情,不但彼此要了解,最好還要了解彼此家庭狀況。家庭狀況包括上一代、再上一代,如果這個家庭三代,至少是三代,當然愈多愈好,都能夠修善積德,他們家的兒女一定有福。這是要重視的,因為雙方都有福報,你的根基就好。我聽到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先生,他們家裡四代積福行善,積功累德,所以他家裡能出一個人,不是簡單的事情!這不是偶然的,是祖宗積德,後代才能發達。古時候婚姻,對於這一點是第一個考量的事情。
第二個考量,就是在這一生當中要有共同的目標,共同努力的方向,夫妻才能好合。他們有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絕對不是感情用事;感情非常脆弱,說老實話是禁不起考驗。你看現在的社會,離婚率多高,他們為什麼會離婚?他們事先沒有考慮這麼多,都是感情用事,這是不能不懂的。學佛的,你找對象一定要找學佛的。為什麼?志同道合,兩個人對於修學的法門相同、目標相同。譬如說在我們這個道場大家修淨土,修淨土近程的目標,也就是現在的目標要心清淨,「心淨則佛土淨」。
有同修告訴我:「在大陸上邪知邪見的人很多,常常會影響自己的道心。」我說:「怎麼會影響?他說你不聽,你就不影響了。他說你喜歡聽,你當然受影響。影不影響都在自己!」你看我這一生經歷境界很多,我只聽老師一個人的;除老師一個人,什麼人講我都不聽,所以我就不受影響。你是東聽西聽,到處喜歡聽,不但聽還到處去打聽,那你就完了,你怎麼會成就?我是別人送到我耳邊,我都不聽,所以我不受影響。由此可知,說,是他的事情,受不受影響在我自己,這個道理要懂,你要會學習。所以一定要保持心地清淨,知道妄想不能解決問題,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會障礙智慧。
常常保持心地清淨、身體輕鬆,工作就不會累。不要緊張,我看到有很多同修緊張,連我們出家同學也是的,常常好緊張,我看了很可憐。為什麼會緊張?緊張不能解決問題,身心都放鬆,這個人才有智慧,智慧才能解決問題。要成就,一定要靠努力,佛講「勇猛精進」,我們成就就快速了。所以這是年輕人不能不知道,不能不懂得的。
兩個人的結合,創造美滿的前途,一定是同心同德,志趣相同,這種結合是道義的,不是純粹感情的。感情是個媒介,後面一定是道義,才能長久;藉著感情的媒介,後面疏忽了道義,那是曇花一現,這是不會長久,這個道理要懂。
問:第三個問題,「念佛時,有時毫無理由的哭,這是什麼原因?在來新加坡之前沒有讀任何經,拜過很多寺廟,也參加過大法會,除了會念阿彌陀佛,我什麼也不會。請問對於整天很忙的初學人來說,怎樣做才比較好?」
答:這個問題也相當重要。學佛首先要明瞭「佛」是什麼。如果對「佛」很含糊、不清楚,試問你學的是什麼?你完全學錯了。我們為了初學,特地有一個專題報告,「認識佛教」。這個報告是在很多年前,我在美國邁阿密對美國人講的。現在有一本小冊子出版了,是從我講經的錄音帶,那個時候在邁阿密沒有錄像,只有錄音,從錄音帶裡面寫出來的。這本書現在好像流通量也很大,都能夠看得到,學佛就要從這個地方入門。
這裡面我們提了三個中心的問題:什麼是「佛」?什麼是「教」?什麼是「佛教」?總得搞清楚。佛教這兩個字就有三個問題:一個是「佛」,一個是「教」,合起來什麼叫「佛教」,三者搞清楚、搞明白,然後你才懂得怎麼學法。佛教教我們教些什麼?我們學了有什麼用處,有什麼好處?應不應該學習?總得要搞清楚、搞明白。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阿彌陀佛」是怎麼講法?為什麼要念他?念他有什麼好處?好處究竟在哪裡?統統搞清楚、搞明白了,然後我才肯定我要不要念,所以學佛決定不是迷信。
佛不是神仙。「佛」這個字是從古印度梵文音譯的,這個字在梵文裡面念「佛陀耶」,中國人喜歡簡單,把它的尾音省掉了,只取它音裡面一個重音,取這麼一個字,是這樣翻譯過來。這個字彙裡面意思很多,含著有很多的意思,所以用音譯也是有道理,因為在中國字彙裡面找不到一個字能與它相當。通常解釋「佛」字,它的體是「智慧」,它的作用是「覺悟」。智慧裡面又講到「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這都是佛學專有名詞;我們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他的智慧是圓滿的,是究竟的,是廣大的,「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它的作用,是對於宇宙人生理事因果徹底通達明瞭,這樣的人,我們就稱作「佛」。
所以佛不是神,也不是仙人,用我們現在的話來講,最簡單的話來說,佛是一個究竟圓滿智慧的人,這樣大家好懂。我們學佛學什麼?學佛學智慧。唯有智慧才能解決問題,要懂這個道理,學佛的目的是求真實智慧。「佛學」,學是學問、教學,由此可知,佛學是智慧的學問,是智慧的教學。「佛法」,法是一切萬事萬物的一個代名詞,佛是「能覺」,法是「所覺」,對於世間萬事萬物他都通達明瞭,這叫佛法。搞清楚、搞明白了,這個事情才好辦。
所以,我們要把佛法介紹給初學,最好從《認識佛教》下手,先把這個小冊子介紹給他。然後第二部還不能夠介紹佛經,第二部最好介紹《了凡四訓》,讓他真正明瞭因果報應的道理與事實真相,這個很要緊。他有這個基礎之後,再介紹佛經給他看。看佛經,實在講也不容易看懂。雖然古人翻經的時候已經用最淺顯的文字來翻譯,古人最淺顯的文字我們現在看還是很深,所以必須要聽講解或者看註解,這樣對他就會有幫助。所以,接引初機用《認識佛教》和《了凡四訓》,用這個方法最好。
問:第四個問題,「請問怎樣幫助學法輪功的人回頭學佛?」
答:我聽說在中國大陸學法輪功回頭學佛的人很多,這是好事情。學法輪功,我相信裡面有不少有善根福德的人,可惜他們沒有機會遇到佛法。學了法輪功,就先入為主,但是這些人也非常難得,當他接觸佛法之後,他就有比較,這是諺語常說的:「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拿佛法跟法輪功做一個比較,他就有選擇了,他就知道應該要學什麼;在沒有遇到佛法之前,他只遇到法輪功,他不知道選擇,他也沒得比較。
你要幫助法輪功的人回頭,還是剛才講的這個辦法,把《認識佛教》介紹給他,接著把《了凡四訓》介紹給他,然後觀察他的機緣,再介紹經典給他讀,用這個方法幫助他比較妥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