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un & Interesting

#米紙|高手在民間 舊區人情味灣仔太原街小販市集中尋寶 全港獨創重用包裝膠帶手織籃 全人手勾織衫百幾蚊有交易 90歲婆婆屹立50年靠賣台灣製拖鞋|#行街紙 #灣仔

米紙 167,812 2 years ago
Video Not Working? Fix It Now

今集《行街紙》輕輕鬆鬆,Ruby帶大家到灣仔太原街小販市集。在太原街及交加街的露天市集,約有7、80個小販攤檔,這裏有高手廢物利用整手織籃,有純人手編織的勾織衫,有來自台灣的Sakura拖鞋,還有顏色一樣但花紋不一的婆婆潮流衣服,包保在此街找到,另一條街就看也看不到。 60 至 70 年代是小販的全盛期,全港約有 30 多萬人從事小販行業。當時流行「大笪地」,小販檔大多都是擺地攤,聚在空地叫賣,每當有執法人員到場,小販檔主逃跑的情況,俗稱為「走鬼」,及後小販地攤更演變成車仔檔。 在2011年,花園街排檔四級大火 事件造成9死,事故引來大眾對排檔防火措施的關注。食環署在2013年推行固定小販資助計劃,協助他們搬遷和重建,以降低火警風險。固定小販就變成現在畫面中有電和有鐵皮頂的鐵皮排檔。 由70年代起,巿政局在一般情況下已不再簽發新的小販牌照。食環署之後亦繼續奉行小販管制,限制現有小販牌照的繼承及轉讓,在2010年5月或以後新簽發的小販牌照,包括因「繼承」或「轉讓」而簽發的牌照,均不得再繼承或轉讓,所以部份老小販百年歸老後,政府就會收回檔位,日後可能會把檔位重新以抽籤形式給市民競投。 太原街不難找到一些已經經歷了超過半世紀歷史的貨品,這些貨品在某些人眼中可能已經不合時宜,但事實上如果沒了他們擺檔,沒了太原街吵吵鬧鬧的人情味,我們這一代,其實還有甚麼是留得住的呢? 採訪: Ruby @米紙 IG: haha.heyhey 編導、攝影、剪接: IG: my_name_not_available ___ 《米紙》只是還想說故事 YouTube : https://bit.ly/3rjGikU Facebook : https://bit.ly/3kuGH2T Instagram : https://bit.ly/36Gb6TC #米紙 #行街紙 #灣仔 #太原街 #舊區 #小販 #ricezi2 #排檔 #鐵皮檔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