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生意必須宣傳推廣,影片裏分享了商戶最常用的10個廣告媒體。冇寫電視,因為一般商戶都畀唔起錢,而且效用亦都越嚟越細。
十大廣告開支
考考大家:在一輛巴士車身賣廣告,所需廣告費,可以在多少輛小巴或的士上賣廣告?
你又可知,一頁報紙廣告,等於幾多Facebook 讚好(Like)或Google展示廣告網絡的點擊數(Display Network Ads click)?
商店打開門做生意,沒可能天天守株待兔。要增進業績,少不得主動出擊,加強宣傳推廣,顧客認識了品牌及產品,才能生意滔滔。
當然,宣傳推廣少不免有所支出。小商戶與大品牌所用的宣傳渠道不盡相同,筆者在這方面做了一點資料搜集,為小商戶整理出十大廣告費開支,大家不妨加以比較,令支出花得其所。
第十:巴士車身廣告
巴士廣告分許多種類,基本有以下形式:
1. T字
2. 一字(Panel Ad)
3. 車尾
4. 田字
5. 全車身(大包圍)
6. 車頭(路線牌兩邊)
7. 車廂座位(椅背)
如果是簡單的一字型廣告(Panel Ad),每月廣告費約3000-5000元(每架巴士計;若只於單架巴士賣廣告,價錢貴兩至三倍)。若是全車身的大包圍或廣告,則貴15倍,約每月4萬至6萬元(每架)。當然,這僅是基本行情,實際還視乎所選的巴士路線、數量和日期:港島區、聖誕檔期賣廣告,自然較貴,而一次過於多架巴士賣廣告,平均開支就可降低。
第九:小巴車身廣告
小巴有兩種:紅頂小巴及綠頂小巴,當中以綠頂小巴行走指定路線,較能針對目標客群,所以廣告費較貴。
小巴車身廣告,製作包料連設計:紅頂小巴每部收費約12,000元(6個月),綠色小巴每部收費約20,000元(6個月),包下的小巴越多,折扣越大。
需留意的是,小巴車身廣告,大多為桑拿浴室、麻雀館等,百貨應百客,是否適合你的品牌定位,便要多加考量了。
第八:的士車身廣告?
的士車身小,廣告效應相對小,廣告費也相對便宜。
的士廣告,兩邊車身連工包料及設計,每部車只需700元左右(三個月),但最低消費一次需包下20部的士。巴士一架車約每月50,000元,小巴約每月每輛2000元,的士約每月每輛250元,換言之:
1巴士 = 25小巴 = 200的士
這幾種交通工具所需廣告費,可謂差天共地。
第七:港鐵站廣告
港鐵廣告有好多種,最常見的是燈箱廣告,每幀每周收費約千多元,最貴的可至6000多元。最便宜的站頭,要數石硤尾站、筲箕灣站、柴灣站;收費最貴的站頭,自然是銅鑼灣站、尖沙咀站、中環站。如欲一字排開並列展示,或在旺季展示,則收15%至30%的附加費。
港鐵燈箱廣告逢周六更換,每次最少租用四星期。
第六:報紙/雜誌廣告
傳統紙媒如報紙、雜誌,廣告費又如何?正如大家所知,近年傳統紙媒廣告大跌,費用已相應下調。一般來說,紙媒設有一表面價格,但往往並非真實收費。以下資訊僅供大家參考:
一般周刊,例如《東周刊》,內頁全版廣告約15,000元至20,000元。
報紙方面,收費各有所差,而共通點是表面價格都索價甚高,實際收費約為「面價」的半價至三折不等,較貴全版廣告費用動輒數萬元,較廉宜四分一版則約萬多元。
第五:戶外廣告板
戶外廣告板,收費一般冠絕其他廣告渠道。以旺角銀行中心的戶外廣告板為例,每月每塊誠惠36萬,還要收取一次性製作費約35,000元至45,000元。當然,上述同為「面價」,有時他們提出特別折扣,譬如在2017年4月便由36萬減至16萬,更包含製作服務。同理,所租用廣告板夠多、展示時間夠長,便可享有折扣。
第四:派傳單/洗樓
如果不想動輒花數十萬在宣傳費上,也可考慮最傳統的推廣渠道-派傳單。
派傳單一般每小時收60元,每次最少4小時,每次購買最少12小時的服務,即每次派傳單的最低消費為720元。
若採取「洗樓式」推廣,以北角城市花園2400戶單位為例,把傳單全數派送到住戶的郵箱,費用約為1萬多元,工料方面,A4大小的傳單連設計約每張6至7元。
第三:手機應用程式廣告
上述皆是舊經濟媒體。時至今日,豈能不提及新經濟媒體的廣告?
如今人們縱然不讀報紙,也有機會從手機瀏覽由報刊傳媒推出的手機Apps。報刊手機Apps的廣告價目表十分複雜,不同廣告形式收費也各有不同,以下略作參考:
橫額:約960元(展示1000次)
展開式橫額:每日57000元(展示5-6萬次)
大橫額:1170元(展示1000次)
超級大方塊:每日76000元(展示5-6萬次)
圖像文字連結:15萬元(每日展示5-6萬次,為期一周)
內文大方塊:每日49,000元(展示5-6萬次)
下載頁面:31萬元(每日展示5-6萬次,為期一周)
在Apps賣廣告,展示率難以核證,許多人均對效果成疑,信心不足。姑勿論如何,這始終是新興的賣廣告模式,值得拭目以待。
第二:網上宣傳短片
這種廣告十分依賴影片質素,網絡上影片太多,平平無奇的甚難吸引人點擊收看。以YouTube為例,筆者曾上載一則影片,收看人次(View,收看30秒以上才獲計算一次)為1350人,所花廣告費僅為226元。該片段的觀看率(view rate)為13.13%,每次觀看成本(Avg CPV)只需0.17元。再看另一個宣傳活動(campaign),該項目總共花費了19,000元,其中有135萬曝光次數(即廣告只閃動滑過,並未點擊收看),840人確實點擊收看影片,每次點擊成本(Avg CPC)為22元。所以網上宣傳短片的效力非常視乎影片的吸引力而定。
第一:Facebook廣告
Facebook專頁賣廣告,非常依賴內容的吸引度(Content is Everything)。以筆者自己為例,我的「李根興創業之友」及「李根興商舖之友」的粉絲(fans)加起來約10萬人,假設我想吸納更多粉絲,可在Facebook賣廣告。大致來說,付出15美元,可增加15個讚好(Like),平均每個Like為港幣8元。如想讓個別貼文(post)增加曝光率,付出30美元,大約可接觸到3000至8000人,當然視乎貼文吸引度不同,散播率也有很大差異。以觸及5000人計算,平均每花港幣1元,可接觸到20人。
如聘用online agency進行網絡推廣(marketing)活動,收費則昂貴得多。推廣專頁每增加一個Like需22元($22/Feed)、推廣個別貼文則收取每點擊4元($4/click)、名單型廣告(Lead Ads)費用為每點擊12元($12/click)、輪播格式廣告(Carousel ads)每點擊12元($12/click)。
計一計數:
1版報紙廣告 = 2000次YouTube影片點擊觀看 = 5000個Facebook Like
對小商戶而言,若問筆者選擇哪個途徑較佳,當然是新媒體更具效力。潛在顧客觀看了影片,印象肯定深刻得多;讚好了專頁,更會一直追隨著你,繼續留意往後資訊。相比之下,對並非大品牌的小商戶,報紙廣告如霎眼雲煙,轉瞬即逝,人客不會留下任何印象。所以現今舊經濟媒體時常靠減價去促銷廣告,而新經濟媒體往往「無價講」。
所以身為數碼港董事的筆者,時常跟人說,現今營商必須線上/線下結合,才能把生意做好。
註:基於時間差異,以上價格到本書出版日可能有所異同。讀者們宜作宣傳策略上的參考,並尋找供應商提供報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