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un & Interesting

一心不亂,到底難不難?|淨宗法師開示【CC】

淨土宗澳洲 Pure Land Buddhism Australia 21,604 lượt xem 2 years ago
Video Not Working? Fix It Now

一心不亂,到底難不難?|淨宗法師開示

Hello dear followers.

If you click this video on YouTube using a computer (not a smartphone), you can turn on subtitles in another language on the video...

Namo Amitabha Buddha

你好亲爱的追随者。

如果您使用计算机(不是智能手机)在 YouTube 上点开这个视频,您可以在视频上打开另一种语言的字幕...

南无阿弥陀佛
______________

淨土宗澳洲 Pure Land Buddhism Australi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lb18.au

______________

净土宗官方網站
The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Pure Land Buddhism:

台湾(中文)https://www.plb.tw/tc/index.aspx
Taiwan(English):http://www.purelandbuddhism.org/
海外(Chinese & English):https://www.plb-sea.org/
______________

一心不亂,到底難不難?

关于 「一心不乱」其实说实在的
绝大多数人看到这四个字就乱掉了
因为觉得太难了
「一心不乱」「一心」这两个字有两种解释
一个就是信愿一心 信愿 信心
一心一意地归命 相信
一心信乐 一心愿生
就是一种 就是信愿 安心这一方面
第二种解释 就是在行业 行持这一方面
讲禅定一心 这「一心」就是不起妄想杂念
解释得更高的时候说
「事一心不乱 理一心不乱」
藕益大师说「事一心不乱」是阿罗汉的境界
「理一心不乱」是破无明 无生法忍菩萨境界
那谈不上嘛
我们大致知道这「一心」有两种解释
如果信愿一心 那就是易行道
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做得到
信愿一心
就像小孩读书的时候 父母说「你好好读书
专心 一心一意 不要三心二意」
这不都是一心吗
你们很多在家居士都结婚了 结婚的时候
你找对象是不是要一心啊
对不对 这显然的嘛
你三心二意的话 你父母也不能同意你啊
你对象也不能同意你啊
社会风潮也不好 「这个人不行 花的很」
花啦 不是一心一意啊
这个人很好 你看他很正派
感情就很和合
这个不都是我们凡夫做得到的吗
你们不都做得很好吗
把这个心转过来 来念佛 这就一心了
想孩子念妈妈 母子相忆
说如子忆母 如母忆子
《念佛圆通章》里说
「十方如来怜念众生 如母忆子
若子逃逝 虽忆何为」
佛怜悯众生 忆念众生 像母亲念孩子
母亲念孩子 那一心一意的
但是如果孩子要逃跑
母亲想念你没用
「子若忆母 如母忆时 母子历生 不相违缘」
孩子想念母亲 也像母亲想念孩子一样
他俩个就永远在一块 不会离开了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 现前当来必定见佛」
母子相忆的时候 一定是一心一意的
你看小孩就非常聪明
幼儿园的学生放学了 从那个门一出来
像鸟一样 一飞出来 保证一个对一个
你看 他妈三十岁 或者三十五岁
这一排都是三十五岁的女的
小孩绝对不会抱错腿的
都是三十五岁 然后这个抱抱 那个抱一抱
他绝对「嘣」 他精准得很
一心一意嘛 他一心归到他妈那去了
这不就一心了吗
念佛像这样的安心 这叫信愿一心
我们就一心归投佛
我们很多人 你真不知道他到底信的是谁
你到他家佛堂一看
好多 这个佛 那个佛
就像小孩一样 谁是你妈
「这五个女的都是我妈」
怎么会有五个女人都是你妈呢
你本尊是谁呀 你往他家里的佛堂一看
他跟你炫耀 「你看 我请的这个佛像多庄严
我这个古董 我这个 ……」
这一看 就知道他信仰上没有建立
没有建立一个专一的信仰
所以我们专门说要专
要专供专拜
如果是禅定一心 就是难行道 我们做不到的
那「事一心 理一心」更不用说了
所以这「一心」有两种
一个是安心 一个是行业
「安心」就是讲信
「信」就是一心归命 一心信乐 一心愿生
「行」就是一心专念 一心称佛
《无量寿经》里说 「一向专念」
在玄奘大师的译本里说「系念不乱」
那么这两种「一心不乱」
这个「一心」正确的答案
我们说了 这「一心」是含有
安心和起行这两个层面
那么正确的答案
从安心的角度来说 就是一心归命
也就是机法两种深信
机法两种深信就是一心
也就是一心一意愿往生的意思
从安心的层面 一心是很容易的
从行业的层面来讲
这一心也很容易 就是「专」
所以 善导大师屡次都说「一心专念」
专心 专一 这就是不乱
不乱 不杂乱就是专
专而又专 一向专念
所以并不是说要达到事一心 理一心
什么禅定心 不起妄想杂念
根本就跟这扯不上边
你要把「一心不乱」理解为不起妄想杂念
要达到禅定 凝定心神
其实是一点关系都没有
跟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的
不是这样的意思
我们先把答案说出来 下面我们来证明
先从文理 就是经文的文理来说明
我们来看32页
这上下对着看 32页
上半部分是罗什大师的译本
下半部分是玄奘大师的译本
罗什大师的译本里 有所谓的「执持名号」
若一日到若七日 后面写「一心不乱」
这个罗什大师的译本 我们看玄奘大师的译本
看32页下面 它说
我们从31 页开始
「又 舍利子 若有净信诸善男子或善女人
得闻如是无量寿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极乐世界功德庄严」
接下来说「闻已思惟 若一日夜
或二 或三 或四 或五 或六 或七」
这个跟上面一模一样 「若一日 …… 若七日 」
「系念不乱」
这里讲了「不乱」 「不乱」两个字有了
但是他没有讲到「一心不乱」
他讲的是「闻已思惟……系念不乱 」
这个「系念」就是前面讲的「」执持名号
「系念」就是执持
那我们就知道什么呢
「闻已思惟」就是安心 就说你听闻到
阿弥陀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然后内心里边领钠 受持
说「哎呦 这么大的功德 弥陀的本愿救度」
「闻已思惟」 这个 「思惟」就是安心了嘛
所谓「闻其名号 信心欢喜」
这里所讲的 如果把经文对照起来
它就有安心和起行两方面
「系念不乱」 「系念」就是起行
「闻已思惟」 这个地方就是安心
所以我们知道 所谓的「一心不乱」
在罗什大师译本当中说「执持名号」
那么「执持名号」就是起行的
它说「闻说阿弥陀佛 执持名号……一心不乱 」
那我们就知道
「闻说阿弥陀佛」 和下面的「一心不乱」
构在一起就是 他怎么能够「一心不乱」呢
闻已思惟 信愿一心 这就是「一心不乱」
从文理上来看
这里的「一心」就是指「信愿一心」
为什么 因为讲到「闻已思惟……系念不乱」
这样看得出来
因为我们这一段经文
其实是有安心 起行 作业这三方面的
「安心」就是「闻说阿弥陀佛 一心不乱」
这属于安心
「起行」就是「执持名号」
「作业」就是起行的延续
就是若一日到若七日 然后一辈子 上尽一形
这叫「作业」 大家看
「作业」就是小孩子交作业的「作业」两字
就是说长时薰修 就称为「作业」
业力 平生业成 形成这个业
另外 我们要知道
我们既然知道了这个名号是多善根
这个多善根是多到什么程度 大家知道吗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对不对
就是这个「多」是无量无边的
名号既然是无量 那就要求执持必须专一
这个名号是无量 为什么要求执持专一呢
因为名号是无量的 如果你执持的心
就是所念的名号功德是无量
那么要求能念的心必须是专一的 为什么
因为无量是不可分割的 你一分割
无量嘛 它尽虚空遍法界 圆满的
它是圆满 不能分割
它要求是整体 专一
「专」和 「一」都是整体
所以如果你要杂行杂修了
比如你二心 你有两条心
你怎么能叫无量 你有二心就不能是无量
那无量必然要求是一心啊
因为你二心 就是说
比如说我念佛 认为念佛功德不圆满
所以才要靠别的功德来补充它
那怎么能叫无量呢 它就变成有量了呀
它就成了碎片化
既然无量 它就必须是整体 是圆满的
它就是一 所谓一即一切 一就是无量
它必然要求一心 要求执持必须专一
所以我们从文理上 第一个问题如果解决了
知道名号 念佛是多善根
这个「多」是无量的意思 是无量无边的话
那必然要求你 接下来执持名号要专一
那也就说明这里的「一心」就是专一的心
信顺 一心归命 称名是一心专念
这样理解起来 那毫无难处
所以我们读经文 你这样来理解它
你就不会死于句下 依文解义 不会那样
因为它整个文脉文气是一致性的
所以 我们看玄奘大师的译本
它讲得非常清楚嘛
「得闻如是无量寿佛
无量无边不可思议功德名号」
那你当然执持名号就要一心不乱
一定是这样的
刚才我们讲得是文理
文理 我们从安心 起行 作业
然后讲名号是无量功德 必须要求
执持必须专一 名号即是无量
我们讲执持名号嘛
「执持名号」这两个词放在一起
它一定是要得出「一心不乱」这个结论
名号即是无量 执持必须专一
一心一行就必然往生
一心一行必生 杂心杂行就不生

______________

視頻節選於《阿彌陀經》核心,共八集。

觀看完整版請點擊👇連接
https://youtube.com/playlist?list=PLq8pRvuaLB98MLgiHEE22JYY0UsBh4GCQ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