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將今日題目形容為「兩餸飯經濟學」。其實我已經想說這個話題一段時間了,不過這個星期,大家都注意到外賣平台Deliveroo宣布將撤出香港,這引發了大家對Deliveroo生存困境的思考。
我相信,除了來自美團的競爭使得Deliveroo承受很大壓力之外,另一個原因就是所謂的兩餸飯的興起。在過去幾年,由2021年至今,兩餸飯在香港的迅速發展,對這些外賣平台也是一個致命打擊。這個現象值得拆解一下,因為我們不僅僅觀察到街坊市面上的變化,還有一些數據可以反映出來。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和社交媒體的數據顯示,兩餸飯的興起已經成為大趨勢。據我所知,在我離開的時候,2021年時兩餸飯的店舖數量大約只有100間,而近幾年來這個數字有顯著升幅。到了2022年,已經有300間,直到2025年,這個數字接近600間,這是一個六倍的增長。
今年來說,兩餸飯在市面上受到市民的熱捧,很多YouTube頻道都有介紹不同的兩餸飯,評價哪些質量較高,哪些性價比更好。最初兩餸飯的價格較低,可能20至30元便能買到。但隨著市場的整合,一些高質素的兩餸飯,如權發小廚,則進一步受到青睞,且他們的價格也相對上升。
兩餸飯在運作上也有其經濟原理,許多菜品都是預先準備好,只需加熱即可售賣,這使得他們能夠快速應對大量顧客,因此吸引了很多客人。
根據之前提及的兩餸飯關注組,這個Facebook專頁在最初時只有幾萬名追隨者,但現在已經達到十七、十八萬,這顯示了兩餸飯的受歡迎程度。而根據香港政府統計處的食肆收入數據,兩餸飯的市場收益在過去幾年上升了30%至40%,這在所有餐飲類別中實際上是表現最突出的。
至於快餐店的表現,也和兩餸飯有關。由於許多兩餸飯開始新增堂食的規模,因此也被納入快餐店的分類中。接下來,2023年快餐店的食肆收益增加了18%,這也映射出兩餸飯市場的逐步轉型與進化。
然而,市場的競爭也愈發激烈。根據餐飲聯業協會所述,隨著疫情後香港市民訂外賣的比例下降,外賣市場的佔比已從疫情高峰的30%降至15%至12%。此外,Deliveroo的撤退也是因為無法維持盈利,隨著競爭者的減少,市場回報也持續下滑。
總體而言,兩餸飯的興起不僅僅是市場潮流,還涉及到消費者對高性價比的需求和外賣市場的變化。我也注意到一些大型快餐連鎖,像大快活,開始推出兩餸飯套餐,且反應良好。
最後,不知道大家曾經光顧過哪些兩餸飯?你們怎麼看這個市場的性價比?希望大家可以在下方留言,分享你們的看法。
#兩餸飯
#兩餸飯經濟學
#外賣平台
#Deliveroo
#美團
#食肆收入
#財經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