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歷史系畢業後到美國讀書,就選了新聞系,那時候覺得新聞系是可以發揮正義感,幫助弱勢的初衷。當時對於歷史跟新聞的關係,常說[今天的新聞,就是明天的歷史] 。」— 曹銘宗
曹銘宗有很多稱號,不但是「文史作家」也是「美食網紅」,所以也有人稱他為「美食文化偵探」。
出生於基隆,畢業於歷史系,再取得新聞碩士學位的曹銘宗,任職報社擔任記者約20年。當了文化記者後,主跑文史路線,更是長期關注台灣史研究的成果。
1990年曹永和提出的「台灣島史」史觀,以跳脫政治、國家單位的框架,來看從史前以來所有人類與這塊土地互動的歷史,這個角度深深影響著曹銘宗。
2013年他用新聞形式說台灣歷史,出版了籌備5年的《台灣史新聞》,可說是一大創舉,有別於過去的台灣史著作,這是極具創意的「歷史書寫」。
從飲食文化來認識台灣,也是曹銘宗書寫多年的領域,例如:《台灣的飲食街道:基隆廟口文化》,《蚵仔煎的身世:台灣食物名小考》…等等。近期更是以有《南臺灣的家魚》之稱的虱目魚為主角,出版了《虱目魚的身世:從台灣到世界,從產地到餐桌的完全考察》。
虱目魚在台灣將近有400年的養殖歷史,因其價格親民,也有人稱牠為《窮人的蛋白質》,為庶民提供充足的營養。現今虱目魚在台灣已經可以完全養殖,並做全魚利用,可說是對海洋的生態與永續作出很大的貢獻。
除此之外,曹銘宗用為虱目魚寫傳記的角度,呈現了他對虱目魚不同的詮釋。例如:虱目魚是一離開水就無法存活,在曹銘宗的眼中,這是一種美好的德行與情操。因為牠不願讓人類為了吃牠而要殺牠,殺牠時可能還會有所糾結與掙扎,乾脆自己了斷…….
閱讀曹銘宗的飲食文化作品,就是這麼有趣~本周「說聲對不起 我要謝謝你」節目中,還有更多有趣的食物名原由要跟您分享,千萬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