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林佛號-現場經行版】廬山東林寺-南無阿彌陀佛聖號-Namo Amitabha Buddha Chanting
東林法音.
130,347 8 years ago
廬山東林寺-《東林梵音-東林佛號》(現場經行版)
---------------------------------------------------------------
東林佛號及東林佛號教學-播放清單網址: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emnnLzaQQyjikhhSXhN5eQHrhvL8IEkJ
連結【2018年東林佛號標準版(教學)】 https://youtu.be/X9Cu4EcUQcg
及【東林佛號教學視頻2016年】 https://youtu.be/bHK4xyK5dQ4
及【東林佛號培訓視頻2012年】 https://youtu.be/2xdZi46Wxzw
-為廣大信眾提供了這個普及東林佛號的視頻教學片。
連結-【東林佛號-標準版2018年】 https://youtu.be/Y9kjOx5_NZE (3小時)
及【東林佛號-欣賞版2019年】(5分鐘版) https://youtu.be/8P-e5OEr45M
及【東林佛號-欣賞版2019年】(1小時版) https://youtu.be/kSf-MKNoQ-Q
及東林佛號(修行版) https://youtu.be/aBm9Ilpf1y0 (50分鐘版)
及東林佛號(清唱版) https://youtu.be/HKPdK04oeqE (6分鐘半)
及東林佛號(黄慧音版) https://youtu.be/I6B-TOJRQYI (24分鐘半)
---------------------------------------------------------------
【東林佛號的特點、步伐、呼吸要點】
念佛的心態與音聲
音聲乃心性的外顯,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即為妙音,從實相中流現。念佛法門以音聲作佛事,透過佛號音聲開啟佛性,誠為轉凡成聖之妙莊嚴路。是故,我等念佛行人對音聲之道應加以考量。
一,極樂世界的音聲特質
西方極樂世界是一個音樂之都。其風聲、寶網聲、鈴鐸聲、波揚的水聲、鳥的諧鳴聲、虛空的樂器聲等,都在演暢種種法音,自然宮商五音諧和。極樂世界的音聲之善美乃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極樂種種音聲內具八個特點:清、暢、哀、亮、微、妙、和、雅。此八字特質,形成西方淨土特有的音聲格調,即阿彌陀佛梵音的概述,亦是我等眾生內具的音聲功德。是故,我等宜將此八字作為念佛之綱宗。如是念佛就能夠與西方淨土的音聲形成同構共振,開發自性。八字原則略標如下:
(一)清。即清淨,離一切煩惱染習即為清淨,是故念佛人得齋戒清淨,遠離五欲六塵,真誠發心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如是念佛即為清。
(二)暢。即暢達,直心是道場,音聲暢達舒展,直抒胸臆,無滯澀壓抑狀,大念見大佛小念見小佛。音聲所及,萬禍冰消;洪音發號毀裂魔軍暢快淋漓,心聲一體。
(三)哀。即悲哀,於此生死苦海滅頂之際自力怯弱惟哀祈阿彌陀佛大悲拯救呼喊救命感通阿彌陀佛的大悲心,必須蒙佛力慈佑安坐大願船,抵達安養國。
(四)亮。即嘹亮,哀而不傷。悲哀中有亮色,以吾之悲感彌陀大悲,信知彌陀悲願決定令我往生淨土,往生即可急速成佛,曠劫大事今生了辦,踴躍歡喜生命洋溢亮色,音聲自然洪亮。
(五)微。即微細,音聲細微,透入內心性海,探玄勾賾,引發內心深蘊的善根,開啟如來藏性,心外無法,滿目青山。
(六)妙。即奇妙,亦云不可思議。音聲通實相,六字洪名澄清吾人濁染的心,以佛知見轉眾生知見,能令吾人從有念入無念。音聲全體即阿彌陀佛法身。佛籟之音,劫外之響,妙感難思。
(七)和。即和諧,和諧是空性的表顯。持念佛號時,首先是心聲和諧,心身相隨。身心和諧心與外境和諧,大眾念佛,音聲和諧,幾千人眾音念佛如同一人,心通法界梵音、海潮音,大和吉祥。
(八)雅。即高雅,六字洪名表詮至高的超越意向。橫超五惡趣,圓成自性佛果。不求人天福報,不低俗,不媚俗,音聲喚醒自己,步步回歸故園。如是念佛即為雅正。
綜上所述:持念六字洪名,宜滲入清、暢、哀、亮、微、妙、和、雅之特質。這樣便能與名號功德相應。信願感通彌陀悲願,成辦往生大事。
二,如何念東林佛號
東林佛號以八字特質為方針,語速低沉緩慢,格調哀亮,內具深信切願之情懷,四句形成一個結構組。
第一句的重音放在「南無」上,一心歸命。要唱出在生死曠野尋求佛力救度的渴望。
第二句的重音放在「阿彌」上,在苦苦尋求中,歷經難險,終於找到了南無的對象,就是阿彌陀佛。要唱出尋找到阿彌陀佛的歡欣。
第三句的重音放在「陀」上,當我們歸命於阿彌陀佛時,覺了原來阿彌陀佛與我竟是同體,我在彌陀心中念佛,彌陀在我心中呼應加持。要唱出彌陀與我同體感同源的欣慰。
第四句的重音又放在「阿彌」上,當覺了阿彌陀佛與我同體時,迴光反照,原來我自性即是阿彌陀佛「無量光壽」。要唱出自性彌陀的自信自肯。由歸命到歸元。
這樣,第一句向外部的渴望尋找,到第四句向內心安穩的回歸,形成東林佛號四句一組的音聲結構,不斷循環亦復如是。
唱念的音聲抑揚結構掌握後,加之兩個配合:
(一)佛號與步點的配合。一句佛號走四步,「南無」一步,「阿彌」一步,「陀」一步,「佛」一步。隨法器走準四個步點。
(二)佛號與呼吸的配合。中間停頓時,深吸氣到腹部,臍輪發音一口氣將佛號念完,渾融一體。
如是持念,久久便能唱出東林佛號的韻味,悲欣交集,香光莊嚴。伏冀念佛同仁共勉。
---------------------------------------------------------------
【兩悲相感 東林佛號】
念佛的方法:自念自聽,反聞自性,竭誠盡敬,一門深入。念佛的音聲格調也很重要,這裡談談東林佛號。
《無量壽經》講,西方極樂世界音聲之美,是十方世界音聲不能相比的,一個樹葉的音聲之美都超勝他化自在天音樂的百千萬億倍,乃至算數譬喻都不能相及。
這些音聲,概括為八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實際上講西方極樂世界這種音聲,我們可以理解為它是實相的音聲。實相的空性,在妙有的層面音聲的表達,就是這八個字。
於是我們在這個世間念佛的心態,賦予這個佛號音聲的格調,一定要貼近這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這一個特點。尤其是「哀」,要有哀感。為什麼有悲呀?因為要有超越的意向。
我們唱念東林佛號有十年了。這些年來,很多居士都希望我們將東林佛號錄製出來,新加坡居士林也希望我們錄一個。李文發居士說:「大安法師你親自來念一念吧。」
我對自己念佛,是不敢恭維的。我覺得我念的不好聽,佛教的梵唄也沒有基礎,世間的音樂也更是外行。我說我唱不好,只能是試一試。我們東林寺的念佛機裡有種是我唱念的,就是在新加坡居士林錄音棚裡面唱的,大家聽了以後都覺得很悲。
當時念得還真是很有感覺。那是早上五點鐘,面對佛像,自己在那一站,拿個木魚,忽然就想到這句話了:「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曠劫以來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眼前又展現出了一幅畫面,就是善導大師所說的:「一個人發心修行,從東岸向西岸走,碰到水(代表貪欲)火(代表瞋恨)兩條河。這時候他自身處在那個曠野空迥的地方,周邊都看不到人。後面有惡賊啊、群獸啊來追殺他,他想向東西兩面跑,結果有毒蟲啊、蛇啊來包抄。他面臨著退也退不出去,兩邊也逃不出去,前面就是河擋著,」這種情景。
一浮上這個情景,再一念就很悲,必死無疑呀!你住在那裡也是要死,兩邊跑也跑不了,一定要死的。所以這時候唯一一條不死的道路,就是嘗試著在水火間的白道(代表念佛的清淨心)上向西去走。
因為我們面對那個河也很害怕,這時候念佛就有點悲感了,那真的是馬上要死之時,呼喚阿彌陀佛的救度啊,為什麼會悲,我真的是掉眼淚了,情不自禁的。
就是一邊掉眼淚一邊念,好像自己就身處在那個生死曠野當中,一步一步走,走的很孤單,都聽到自己腳步的聲音。一個木魚的聲音也是那樣的空曠,腳步也是那麼樣的空曠,沒有任何人能夠救度自己,這時候只有靠阿彌陀佛!
為什麼大家聽了,會說「唉喲!這個佛號聽了要掉眼淚。」馬來西亞一個居士他說,「我就專門學大安法師的佛號,這個佛號是一般人學不來的,但是我能學。 」他就用顫抖的聲音念;還有我們大陸的一個安徽居士也喜歡學,他只要一唱,在場的人全掉眼淚。佛號能賺眼淚了,賺眼淚也有好處呀,悲呀,悲才能夠入心呀!這個世間最能夠感動人心,滲透人心的就是悲劇!
這個世間確實太苦太悲了,而阿彌陀佛又是大悲,我們一定要以我們的悲來感阿彌陀佛的大悲啊!兩悲相感——阿彌陀佛的大願當下就把我們攝受住了。
---------------------------------------------------------------
【怎樣把東林佛號念出「好味道」?】
東林佛號要唱得深沉緩慢,來對治眾生的時代病。
我們這個時代太快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讓心中充滿浮躁。如果念佛念得很快,就念不出感覺,所以一定要念得深沉。
念之前,這口氣一定要吸得深。就像是泡一種上好的茶,茶葉雖好,但如果水是一般的水,就泡不出最佳味道,一定要用好的泉水。那些茶道高手通常很講究,知道什麼茶葉應配什麼地方的泉水,才能泡出好的味道。
因此我們要用腹部丹田的氣去念,就好比是質量比較好的水;如果用胸腔念,水質不行,念不出那個味道,念來念去就像嚼蠟似的。
很多人念佛,皺著眉頭,念得很是無奈。如果我們把能感的這顆心跟彌陀名號偶合得很好,就會法喜充滿,時時都想念佛。
當一個人嚐到了念佛的好處,不讓他念恐怕都不行吶!因為這種快樂是遠遠超過世間五欲的快樂的,所以我們應當把這份法喜念出來。
如果總是念得很無奈,有氣無力地,就容易退轉,甚至喪失信心,去修其他的法門。
此外,念佛的時候,不能隨便走,步子隨便走的話,心一定是非常散亂的。要有節奏,一句佛號走四步。
聲音念得太高也不行,不能攝心,而且喉嚨容易沙啞。如果用低沉緩慢的聲音念,一天念佛十多個小時,乃至念二十四個小時,都不會累。
雖然一開始這些要領不容易掌握,但是它很管用,大家可以嘗試著練習,逐步適應,最終將這句佛號唱出法喜充滿的味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