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節由天下文化與哈佛商業評論共同製作,
這集Podcast介紹年度暢銷書《張忠謀自傳》下冊的內容,由哈佛商業評論社長 楊瑪利,訪問曾任台積電員工、也是知名知識型 Podcast 主持人的郝旭烈(郝哥)共同探討書中的經營與管理智慧。
郝哥分享了自己與這本書的連結。他曾在1996年至2004年間服務於台積電,是他職涯的第一份工作,當年公司規模還只有四千多人,與今日的七萬人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他未曾想像台積電會有今天的規模與市值,也未曾預見張忠謀的許多戰略背後所蘊藏的深層思維。
雖然離開台積電後未能享受如今日般的財富紅利,但郝哥坦言自己不後悔,因為這段經歷成就了他現在多元且自由的職涯,也讓他能以另一種身分重新閱讀與詮釋這本書。
針對書中內容,郝哥表示他不只讀了兩三遍,還聽了許多相關的評論與訪談。這讓他體會到閱讀自傳不只是了解一個人的故事,更能看見一個產業與時代的縮影。他特別提到在閱讀前段關於張忠謀在德儀的經歷時,對其細緻描寫感到驚訝。張忠謀從一個技術部門橫跨消費電子部門,再到最終離開德儀,期間遭遇的打壓與層級調降,顯示他並非一路順風,而是靠著極高的忍耐力與專注度,一步步跨過重重關卡。
在分享過程中,郝哥強調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我們往往只看到別人現在的厲害,卻沒看到他過去的挫折與努力。」他認為張忠謀之所以能成功,並不是因為他沒遇到失敗,而是他從未被失敗擊倒。
他引用羅斯福總統夫人愛蓮娜的話:「沒有人能傷害我,除非我允許。」來形容張忠謀在逆境中展現的堅定。
對於曾在台積電工作的自己來說,這本書也讓他重新認識公司與張忠謀。他提到,當年身為員工,日常工作繁忙,無暇窺探公司的全貌,也無從得知創辦人心中真正的戰略理念。這本書反而像是一個補課的機會,幫助即便是在公司裡的老員工,也能重新看懂「自己身在何處,又是怎麼走到今天的」。
被問到在台積電學到的最大影響時,郝哥毫不猶豫地回答「良率思維」。這是台積電營運與品質控制的核心,每一個環節都必須追求接近100%的完美,才能確保整體產出達到最終要求。
他將這種思維延伸到人生與工作中,認為每個小細節、每一次交接與每個流程中的用心,都是最終成果好壞的關鍵。他甚至把這種觀念類比為「每天進步1%」的自我管理哲學,一個微小的進步,日積月累,終將成就驚人的結果。
這集 Podcast 讓人聽見了張忠謀人生背後的紋理與深度,也看到一位曾在他創立的企業中打拼的員工,如何在離開後仍以尊敬的態度去理解與分享他的故事。
郝哥也用自己的職場經歷與個人成長,證明了閱讀不僅能帶來知識,更能回望過去、洞見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