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un & Interesting

淨空法師: 這兩個字是輪迴六道的根本原因!

福慧雙修 5,330 lượt xem 1 week ago
Video Not Working? Fix It Now

愛情是短暫的,很容易變化

  【爾時佛告地藏菩薩。一切眾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惡習結業。善習結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輪轉五道。暫無休息。動經塵劫。迷惑障難。】
  『一切眾生未解脫者』,「解脫」兩個字我們要懂得,「解」是對煩惱講的,煩惱沒有解除,現在的術語叫解放,煩惱沒解放。「脫」是對生死、六道輪迴講的,你沒有能夠脫離六道輪迴。這八個字就是指六道裡面的眾生。單說一切眾生,六道之外的四聖法界也是眾生,也屬於有情眾生;但是加一個「未解脫者」,專指六道眾生。六道眾生是什麼狀況?『性識無定』,「性」是心性,「識」是分別、執著;不定,變化太大,前念才滅,後念又生,不一定相續,常常會改變主意,這叫「性識無定」。不要說我們對於一切人、一切事,我們的主意拿不定,對自己也拿不定。早晨想的事情,晚上就變卦,這是事實。所有一切意念當中,佛給我們歸納三大類:「善、惡、無記」,這三大類。善、惡是造業,無記是無明,也不是好事情,我們懂得是無記也造業。無記造的是什麼業?糊塗業。無明糊塗,沒有智慧。
  『惡習結業』,造的惡業,將來要受惡報。一個惡念要受一次惡報,什麼叫一個惡念?一個念頭一剎那,一剎那還說太長了。《仁王經》上告訴我們,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也就是有九百個念頭。一個念頭就要受一次報,我們人生在世這幾十年當中造多少業,怎麼能不受報?果報隨著你念頭的善惡,隨著你念頭的輕重、大小、偏圓,果報不同。
  『善習結果』,「果」是講善報,人天福報,佛家講小果。『為善為惡,逐境而生』,這是講一個人為什麼會造善,為什麼會造惡?遇到緣起現行。善、惡是我們阿賴耶識裡面儲藏的種子,種子習氣永遠不會消失,遇到緣它就起現行。遇到惡緣就把自己惡習氣勾引出來,遇到善緣,善的種子就起現行,自己做不了主,不能控制,一般講沒有定力、沒有智慧。智慧是觀察明瞭,定力是不受誘惑,人要到這個境界才不造業。沒有這個境界,外面境界的是、非,善、惡,你不能辨別清楚,你不知道。我們是凡夫,我們也不知道,佛教導我們一個原則非常之好,讓我們用純善之心,來看人、看事、看物,這個好,決定得利益。看到善人、好事,這是佛菩薩示現正面教導我們,看到惡人、惡事,這是佛菩薩示現提醒我們,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看作佛菩薩示現,我們的真誠心、恭敬心才生得起來。
  所以我們見到善,好事、善人要勉勵自己,見到惡人、惡事要警策自己,這一切人、事、物,無一不是善知識,無一不是佛菩薩,我們在這個境界裡面,一生當中才能圓滿佛道。自己學成之後,也要示現給別人看,也要給別人做一個好樣子。這個「好」不是好壞之好,好壞之好是相對的,這個「好」是好壞兩邊都捨棄掉,「真好」。所以你可以做正面的示現,也可以做反面的示現,一個目的要令眾生覺悟、令眾生回頭,這叫「好樣子」。所以要記住,「為善為惡。逐境而生」,境界為緣,覺悟的人跟迷惑的人,最大的差別就是觀察境緣不一樣,運用境緣來助修不相同。覺悟的人他善於觀察境緣,利用境緣助長自己的道業,迷惑的人迷在境緣裡面造業。這個地方講「未解脫者」是迷惑顛倒的眾生,他為善為惡,這個善惡是相對的。「善」是世間善法,只能得人天善果,不能出離三界。「惡」是決定墮三惡道,三惡道是以地獄為主,餓鬼、畜生是附屬的。
  『輪轉五道』,「輪轉」是輪迴,「五道」是不說阿修羅,單指天、人、鬼、畜生、地獄,說這五道。為什麼不說修羅?《楞嚴經》上告訴我們,除了地獄道之外,其他的四道都有阿修羅。阿修羅福報最大的是天阿修羅,次一等的是人間阿修羅,鬼裡頭有阿修羅,惡毒的鬼王阿修羅,畜生裡頭有阿修羅,所以阿修羅可以不說。如果加上阿修羅一道,是專門講天阿修羅。如果不說,天阿修羅就歸到天道一類。所以說五道、說六道,意思是相同的。「輪轉五道,暫無休息」,這是講生死輪迴,佛在大經上常講,生死疲勞沒休息,這裡死了,那裡就投胎去,又去投生去了;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他永遠不停止,所以比喻作「輪轉」,苦不堪言。『動經塵劫』,塵點劫。
  『迷惑障難』。「迷」是無明煩惱,六道裡面所謂見思煩惱,這是迷,迷惑。「障」,常講二障、三障。三障:「惑、業、苦」,迷惑、造業、受報。為什麼障?障礙你明心見性。「難」是講八難,我們常說三途八難,「難」是你遭難了。
佛菩薩在這個經上,讚歎我們閻浮提人。閻浮提人雖然很容易造作一切罪業,但是也有一個長處,也很容易回頭,所以佛菩薩讚歎。地藏菩薩講,我們行善,極小的善事,「一毛一渧」這麼小的善事,佛菩薩看到都歡喜,都樂意來幫助。這就是說這個地方眾生,雖造業,容易回頭。在天上,愈是高層次的天愈難回頭。佛在經上講,「學佛二十種難」。「富貴學道難」,天人富貴,天天享福,享得很自在,學佛這麼辛苦他不幹,他不知道苦。「貧窮學道難」,一天三餐飯都吃不飽,天天在挨餓、饑餓的狀況之下,哪有什麼心情來學佛!這是把天上比作富貴,把三惡道比作貧賤,都難。所以人是一個小康之家,也不太富貴,也還沒有挨餓,這種人很容易覺悟,他知道苦,容易覺悟。所以二障、三障、八難很不容易脫離。下面世尊再用比喻來說:
  【如魚遊網。將是長流。脫入暫出。又復遭網。】
  『魚』比喻眾生,六道裡面這些眾生。『網』比喻六道,三界六道。『長流』比喻造業,永遠不斷在造。『脫入』就是比喻生死輪迴。正是比喻六道裡面的眾生「性識無定」,就像魚到處游一樣,沒有一定的方向、目標,常常游到網裡面去。「網」是羅網,魔的羅網,「魔」是什麼?魔是折磨的意思,你的身心永遠在受折磨、摧殘,苦不堪言。根本的原因是佛法當中說的「愛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淨土」。說明六道輪迴根本的原因是什麼?「情執」。這不是好事情。「情」是什麼東西?給諸位說,情就是智慧,覺悟了它是智慧,迷了的時候它是情。佛在經上常講「煩惱即菩提」,覺悟了的時候,煩惱是菩提,迷了的時候,菩提是煩惱。諸位一定要曉得,智慧無量無邊,煩惱也是無量無邊,一迷一切迷,把你自性裡頭,無量無邊的智慧統統變成煩惱、情執;一旦覺悟之後,所有一切無量無邊的煩惱,又恢復成為無量無邊的智慧,都在一念之間。一定要覺!一定要明白,六道眾生所講的情、愛,他前頭有一個基本的原則在:性識無定,換句話說,它的情無定,它的愛也無定。今天愛了,明天不愛了,今天有情,明天無情了,是不定的。
  所以你一定要懂得,世間人不管怎麼樣跟你講情、講意、講愛,你一定要心裡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覺悟,那是什麼?虛情假意,可別當真。你當真,你就上當了。上什麼當?生死輪迴的當,不是真的。跟諸位講,真的愛、真的情,佛菩薩才有,永遠不變。因為佛菩薩的性識是定的,凡夫眾生性識是不定的。所以佛菩薩那個情,真的情、真的愛,他不用情跟愛的名詞,他用「慈」、用「悲」,慈悲就是真情真愛,永遠不變,這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我們要學佛菩薩,對一切眾生真正有情,真正愛護,永恆不變,這就是佛經上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
  這個地方我們可以多說幾句,這是佛在一切經裡面,可以說四十九年佛常說,不知道說了多少遍,目的都是提醒我們。佛當年講經說法,天天有新來的聽眾,佛很慈悲,「佛氏門中,不捨一人」,有一個人新來的,重要的開示沒有聽到,佛都要重複說一遍。迷失了自性,心性不定,這個裡面生出來的情與愛是短暫的,是很容易生變化的,決定不是真的。我們必須要學佛,佛的情、佛的愛是真的,永恆不變。而且他情與愛是清淨的,一塵不染。是平等的,不是對這個人愛,對那個人討厭,是盡虛空、遍法界。對佛菩薩敬愛,對地獄、餓鬼、畜生也敬愛,這個敬愛一定是平等的。不會說對佛菩薩多一分,對畜生少一分,決定沒有這個現象。為什麼?他這大愛是從自性裡面流露出來,是真心裡面本具的德能。
  《無量壽經》經題上講「清淨平等覺」,他的慈悲、大愛,與清淨、平等、覺決定相應。如果與清淨、平等、覺不相應,那就是性識無定。為什麼?意識心作主。我們凡夫用心意識,心意識不定,這我們一定要認識清楚。所以一切六道眾生不能夠出離生死輪迴,主要的原因在此地。由此可知,我們這一生念佛想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常常講,要看破、要放下。這是放下的第一條,要把世間的虛情假意放下,徹底放下。放下之後提起,提起諸佛菩薩「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放得下,提得起」。提起諸佛菩薩的大愛,你能夠捨己為人,什麼都能犧牲,什麼都能捨棄,為利益一切眾生,這就是效法地藏菩薩。請看經文:
  【以是等輩。吾當憂念。】
  世尊所憂念就是這一樁事情。世尊心裡頭沒有憂念別的,憂念盡虛空、遍法界一切罪苦的眾生,他不對某一個人。前面我們看到,摩耶夫人她還好像還表示有一點情執,特別留戀閻浮提眾生,而地藏菩薩給她說法的時候,那個心量就廣大了,都是做樣子給我們看。摩耶夫人做得對不對?對。做得怎麼對?我們幫助眾生從近處幫助起,不能說近處的不顧,去顧遠處的,沒這個道理,不合理、不合法。幫助人一定要從近處,由近及遠。哪些是近處?你的家人最近處,要度眾生,先度自己家裡的人。家裡人為什麼度不了?是自己沒做好,自己做得不如法,你家裡人不相信。你自己做得如法,家裡人對你生恭敬心,佩服你,願意跟你學,聽你的話。所以你自己要做得如法,自己要做出一個好樣子來給家人看。然後做出給你的親戚朋友,你所認識的人看,逐漸逐漸把這個面擴大。摩耶夫人是教我們度眾生的技巧,佛菩薩是從整個面來給我們講,全都是善知識,都是為了教導我們而做種種示現,他們表演給我們看。實在講,如何能把佛法發揚光大,令一切眾生歡喜接受?《地藏菩薩本願經》這是最好的劇本,可以把它搬上舞台,把它做成電視連續劇,拍成電影,沒有一個不喜歡、不愛好,善巧方便利益一切眾生。
  可是要做這樁事情,實在講是應當要向這個方向去發展,編劇的人、導演的人、演員先要到講堂來上課,我們把這個經從頭到尾統統講清楚、講明白,大家都發心作地藏菩薩,大家都發心來建立地藏的事業,然後這個片子一定拍得成功。現在也有一些佛教的電影、連續劇,我看看都不甚理想。什麼原因?導演、演員不懂佛法,所以這個效果當然就差很多了。一定要演員、導演真正懂得教義,深解義趣,他們寫的劇本,演練的技巧,才能展現出高度的智慧,才能真正做到善巧方便。我們有這個心,也有這個願,但是緣不具足。今天沒有一批這些電影、電視的演員、導演跟我們一起來學佛,現在還做不到這個。如果有這麼一批人,因緣成熟了,眾生有大福報,全世界的眾生都有大福報,整部的《華嚴經》都可以搬上舞台。《華嚴經》我們雖然沒有講多少,才講一點點,你們聽起來都很有味道,樣樣都可以搬上舞台,在日常生活當中,樣樣都是我們在生活當中做出榜樣。所以學佛菩薩就是學表演,我們沒有走上這些演員的舞台,我們今天在這個社會舞台當中。要懂得自己怎樣把這齣戲演好,讓這一些未解脫的眾生,看到這齣戲他能有感悟,他會感動,他會覺悟,就達到弘法利生的目的了。
我們看看佛憂念的是什麼?我們今天憂念的是什麼?我們憂念的,錯了,假的。我們憂念的是自己一身,身家性命,假的,不是真的。身是無常的,身外之物更是不可得,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明瞭事實真相。諸佛菩薩一切真實,我們要深信不疑,認真的學習,依教奉行。
恭選自『地藏菩薩本願經』 (第十集)  1998/5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4-012-0010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