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un & Interesting

1 《守護》自序

安樂 24 lượt xem 5 days ago
Video Not Working? Fix It Now

自序

數十年來,總會聽到佛教信徒以「師兄說」、「師姐說」,乃至「網路上說」來困惑自己,卻很少聽到以「佛陀說」來解脫身心,例如有信徒曾經這樣問:「師父!有師姐說:在家眾在家裡不要供養地藏菩薩,不要誦《地藏經》,會引鬼上門,我們的功德力不夠,不要惹禍上身。這是真的嗎?」如果學佛卻不認識佛,還能說是學佛信佛嗎?如果拜佛還停留在跟佛菩薩做買賣,也就是我給你什麼,你滿我的願,豈不是更增長內心的貪欲,生命如何得以提昇?當遇到人生的意外或困境時,很少思考:「如果是佛陀,他會怎麼處理?」吾人心中怎會有明燈?如果燈都沒有點起來,豈不是在暗夜中行走,到處潛藏著危機?

2017年11月有因緣到廣州參訪弘化,某天用齋時,一名陌生的男子走上前來,虔誠頂禮三拜,彼此短暫交流之後,他突然以咄咄逼人的語氣質問和我們同行的善女人:「你認識佛嗎?你認識觀世音菩薩嗎?你認識大勢至菩薩嗎?」

這位善女人和我們在廣州初識,沒有信仰,對佛教的認識只是拜拜求平安,其他並不了解,這樣失控的場面令人尷尬,我忙說:「她不是佛教徒。」想以此化解緊張的氣氛。沒想到這位善女人不急不徐,氣定神閒,笑著對他說:「我不認識佛,但是我有感覺到佛,這幾天我的心情很平靜,很祥和,與過去不一樣。」

在我們到廣州的第二天和她相識,離開廣州前一天再度見面,這中間相隔大概有一星期左右。返台後,善女人的友人談起,見面之前她非常緊張,因為從來沒有和出家人面對面談話的經驗,擔心不知道該談些什麼,有什麼特別的規矩,是否會有所冒犯,……。總之,無比緊張。見過面之後,她說:「和師父們見面的當下,我心裡的緊張立刻煙消雲散,變得輕鬆自然。」

什麼是佛?你認識佛嗎?

「你能說出有關佛陀的20則修行或救度眾生的弘化事蹟嗎?」我曾經這樣問許多佛教徒,其中不乏親近佛教二、三十年的虔誠信徒,大多數人總是茫然不知所措,靦腆地說:「說不出來。」

佛陀是吾人生命的老師,當吾人遇到危難時總是想到佛菩薩,祈求他們垂哀憐憫,請求他們協助度過難關,可吾人卻不認識他們,這就如同每天和父母一起生活,卻從來不知道父母的名字和所作所為,如此的不上心,真令人慚愧。

從1989年起,我們投注三十年的生命從事編藏,把佛教的經典作標點、分段、校勘、注解等,希望透過這些現代化的加工,能方便現代人閱讀佛典,不過,即便如此,願意去讀,都能讀懂的人還是有限。每每與有緣人講說佛陀或祖師大德的弘化事蹟,聽者莫不歡喜讚嘆,但是要他們自行閱讀,總是說藏經看不懂,因為看不懂,也就失去了與佛陀乃至歷代祖師大德心靈交流的機會。

這幾年來有更多因緣與各種人等交流,面對世間的各種苦惱,我們常講說佛陀的看法,以及他是如何處理,聽者莫不嘖嘖稱奇,頻頻說道:「這些故事從來沒聽過,我沒想到佛陀也曾遭逢苦厄。」於是在弘化之餘,總想把佛典翻譯成白話,讓更多人能越過文字艱難的障礙,親近佛陀,從中獲得法益,提昇生命,因此在時間長河中日積月累,終於有了《守護》這本書的誕生。為什麼取名為「守護」呢?

您用什麼來守護家人或好朋友?

有一天,到醫院探望一位癌症患者,我問她:「當你生重病時,都會想到哪些人?」

我提了幾位知名人士的大名,她都搖頭說,不曾想過他們,後來她說:「我想到的是觀世音菩薩。」

我問:「你見過觀世音菩薩嗎?」

她搖搖頭,面露笑容,說:「沒有。」

我再問:「現今與你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人你都不曾想,怎麼會去想一位從來沒有見過面的觀世音菩薩?」她一時語塞,不知如何回答。

當與你相識的人遇到困難時,他們會想起你嗎?會向你求救嗎?對於他們的求救,你能幫上什麼忙呢?

佛佛道同,不論是佛陀或是菩薩,他們的共同點是生生世世守護著眾生。用什麼來守護?有時候用金錢,用食物,用技術,用時間,更多的是用慈悲,用智慧,用生命……,不計一切地來守護。佛菩薩守護吾人的菩提心,守護吾人的善念,令不退轉,就像燈塔一般,永遠不離不棄,所以,我們也希望藉由此書的出版,能將佛菩薩「守護」眾生的慈心燈燈相傳。

漢傳的佛典浩瀚,光是唐朝玄奘大師翻譯的經典就有75部1335卷之多,再加上歷代祖師大德的譯本、著作,可說是汗牛充棟,以現代人來說,就是一大卡車也拉不完,如此多的佛典要從何下手來進行經典的白話工作呢?

一般人耳熟能詳的多半是《阿彌陀經》、《金剛經》、《心經》、《地藏經》、〈普門品〉等,其餘佛教典籍就鮮為人知,例如有位善女人說:「師父!我讀了好多年的〈普門品〉,最近才知道原來是《法華經》中的一品。」其實,佛教的三藏──經、律、論,都是吾人慧命的法藥,如果沒有機會閱讀,豈不可惜了古德奉獻生命西行取經,乃至用心翻譯經典?尤其佛陀提倡廣泛的閱讀(博聞),因此我們規劃從佛教各類典籍中選錄佛陀過去世的修行、當世的教化,以及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奉行佛法,堅定道心,消除煩惱,身心愉悅的事緣,冀望藉事顯理,讓大眾更容易理解教義,乃至在生活中落實奉行,使身心獲得清涼。

《守護》以篇為單元,首先將選錄的漢譯佛典白話,在文中或穿插短文貫串前後,或文末以現代事例呼應,最後附上節錄的原典與注解。

在譯文工作中,深刻體會古代佛典的翻譯實在不容易,現今要作注解也不容易,至於白話,更難了。沒有對經文深入透徹的研究,沒有準確、通俗及生動的表達能力,要想做好白話是不可能的。所幸,有三十年的大藏經整理經驗和充裕的工具書,因此對於譯文,力求準確、通暢,為廣大有緣的讀者排除文字障礙,以求能讀懂報紙的人都能享受佛陀的甘露法味。

有部分經文因為翻譯者和傳譯年代久遠的關係,難以了解,但從前後文意推敲,仍可會意,不致影響整體的文意。關於注解,由於閱讀者所需不一,因此只能盡量將一般人不容易瞭解的字或詞根據各種辭書下注。又唯恐思慮不夠周全,近一兩年來,只要有因緣,就以此書選錄的經文帶領有緣人一起閱讀,首先和與會大眾讀誦一遍經文,其次由參加者解釋經意,最後再有一人朗讀白話譯文,從中對於大眾不易理解或會錯意的詞句,再增加注解,輔助閱讀。經過一次又一次的修正調整,此書終於完成。

選錄的27則事緣,不論是長篇或短文,每一則都深深感動我們,我們看到佛陀的溫和,讓人暢所欲言,完全沒有權威的懾服,例如佛子羅睺羅想放棄修道還俗,佛陀沒有以惡言加以責罵嚇阻,而是以智慧的語言和他溝通,最後讓佛子自動放棄了捨道的念頭,乃至成就第一密行。這就如同青年學子說他不想到學校讀書學習,身為父母、師長的你要怎麼辦?又佛陀是如何領導管理僧團,讓自大傲慢的波斯匿王佩服得五體投地。佛陀沒有使用神通,卻在極短的時間度化婆羅門信佛,佛陀對他說了什麼,讓他帶領五百名婆羅門皈依三寶。

我自己也因為翻譯這些經文,更深刻了解佛陀的慈心。許多人讀後的共同反應是:原來佛陀不是端坐在大雄寶殿,遠離大眾;原來佛陀是這樣處理事情的,這些都是以前沒有的經驗;原來佛教的經典這麼多,這麼的有趣,這麼實用!

最後,祝福您從讀誦經典中心情平靜,生命充滿歡喜,生活吉祥如意。讀著讀著,讀一遍不懂,再讀第二遍、第三遍,乃至無數遍,永不放棄,終能讀出法喜,那也是佛陀在守護著您。與佛同行,光明無量!

2018年5月永進序於淨土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