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八大人覺經第十集
第五覺悟
愚痴生死,菩薩常念,廣學多聞,增長智慧,成就辯才,教化一切,悉以大樂。
01:28
良辰佳期寶貴
需要趁今修性
辦理天道奧玄
拯救迷子上岸
研究妙理真空
一起求得道縫
認真努力速辦
06:12《達摩破相論》:
「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修何法最為省要?
答曰: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
問曰:何一法能攝諸法?
答曰: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
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
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依根。
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
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
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
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12:37 宋朝 王太和
昔日松江問子平,涵齡道我一生窮,
而今突然成巨富,皆因蘇興馬玉容。
命好心也好富貴終到老,
命好心不好中途夭折倒,
命歹心若好,心好命改好。
28:02《大乘本生心地觀經》:
善男子三界之中,以心為主,
能觀心者,究竟解脫,
不能觀者,究竟沉淪。
29:46 觀世音菩薩的誓願
當我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惱、恐怖,退失正法墮大闇處,憂愁孤窮、無有救護,是眾生若得稱我名號,若其被我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若得免斯此煩惱恐怖,我終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33:38 救苦救難的菩薩
應以童男、童女身得度者
菩薩教化眾生
1.遠離十惡,修十善
2.如法而說,如法而行
3.聞法時,借法悟道,廣渡眾生
38:40《楞嚴經》
說法第一 富樓那
41:44 菩薩行處的實例
49:01《大般若波羅密多經》
佛讚三事最為無上,何等為三:
1.發菩提心 2. 護持正法 3.如教修行
如是三法最為無上。
50:22《六祖壇經》
一念愚即般若絕,一念智即般若生
《圓覺經》
菩薩不重久習,不輕初學,何以故? 一切覺故。
52:55
《思益梵天所問經》
佛對梵天云:菩薩有四法得先因力,永不失善根
1. 見他人闕(過失)不以為過
2. 於瞋怒之人常修慈心
3. 常說諸法因緣
4. 常念菩提
57:07
佛對梵天云:菩薩有四法得先因力,永遠不斷佛種
1. 不退本願
2. 言必施行
3. 大欲精進
4. 深心行於佛道
《維摩詰經》直心、深心、菩提心
1:02:25
《妙法蓮華經》
我知此眾生,未曾修善本,堅著於五欲,
癡愛故生惱,以諸欲因緣,遂墮三惡道。
1:03:38 第二節課
1:03:54
《大般涅槃經》
智者:1. 不造諸惡,2. 作已能悔。
1:08:23《宗鏡錄》
弘道廣顯定意經云。
佛言。又復三事。心之所生。
諸法無常。從其心生。
諸法皆苦。亦由心生。
諸法無我。亦從心生。
乃至能一其心。知眾生心。
順行化之。是則心力。
宗鏡錄 (卷96)
般若經云。調心為善哉。調心招樂果
1:14:16《達摩破相論》
問曰:如佛所說,我於三大阿僧祇劫,
無量勤苦,方成佛道。
云何今說,唯只觀心,制三毒,
即名解脫?
答:佛所說言,無虛妄也。
阿僧祇劫者,即三毒心也;
胡言阿僧祇,漢名不可數。
此三毒心,於中有恆沙惡念,
於一一念中,皆為一劫;
如是恆沙不可數也,
故言三大阿僧祇。
真如之性,既被三毒之所覆蓋,
若不超彼三大恆沙毒惡之心,
云何名為解脫?
今若能轉貪瞋癡等三毒心,為三解脫,
是則名為得度三大阿僧祇劫。
末世眾生愚癡鈍根,
不解如來三大阿僧祇秘密之說,
遂言成佛塵劫未期,
豈不疑誤行人退菩提道。
1:21:28
一念心動,則入生死,妄念不起,則超生了死。
1:21:59《宗鏡錄》
初因無明不了發業。
次因情愛貪著潤生。
故云從癡有愛。則我病生。
以癡愛故。則念念相續。
當知念即生死。
經云。起一念善。受人天身。
起一念惡。受三塗身。
故知日夜念念。
造未來生死之身。
有何窮盡。
1:23:03
比丘尼:臉一半男生,一半女生
1:28:45〈第六覺知〉 布施為渡人的根本
貧苦多怨,橫結惡緣,菩薩布施,
等念怨親,不念舊惡,不憎惡人。
1.賣兩塊地損陰德 ,媽祖顯靈的故事
2.大峽谷的故事:重機車禍
1:49:11 三輪體空
《金剛經》
無住相的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1:57:09
汐止肉身菩薩,慈航菩薩
2:02:02
白隱禪師 日本第一高僧
2:05:34《金剛經白話註解》
福有二種:有世間福,有出世間福。
世間福,從布施因緣而來。
有何種因緣,即有何種福報,
此謂之有為善。
得有為善福,福盡還須墮落。
出世間福,從觀照般若而來,
能深入般若,
即有何等解脫自在,此謂之無盡福。
福無盡,亦無墮落。
2:07:13《六祖壇經》
善知識!
自性能含萬法是大,萬法在諸人性中。
若見一切人『惡之與善』,
盡皆不取不捨,
亦不染著,心如虛空,
名之為大,故曰摩訶。
END
~~第十集〈第五覺悟〉結束+〈第六覺悟〉-1;第十一集〈第六覺知〉-2 請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