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完!江小白!新年翻車!年銷30億,突然熄火!口碑下墜、濫用情懷、質低價高!市場佔有率僅剩0.5%!靠紮心文案,一夜爆紅到無人問津,酒業奇跡,要黃了?
長江研報
60,481 lượt xem 6 days ago 初五迎財神,萬事皆順心。各位觀眾新年好!感謝對長江的支持!願你蛇年無坎坷,前行道路皆坦途。
跨年的鐘聲還依稀在耳邊回蕩,各大酒企的新年行銷戰才剛剛打響。
沒曾想,2025年酒企行銷“翻車第一案”的帽子已穩穩戴在了梅見青梅酒的頭上。
“賢婿,你受苦了,哈哈哈,我女兒其實沒那麼配得上你”
“姐們兒,祝你新一年兜裏的錢像男人一樣夠花”
“鄭重聲明哈,每次媽媽說你的時候,我沒有附和哦”
這些明裏暗裏挑起性別對立的文案,主打一個男女用戶誰都不放過。
一時間,梅見青梅酒在互聯網上狠狠“出圈”,品牌名及宣傳語被網友毒舌爆改。
“不叫梅見,叫範見”
“喝梅見,走梅運。新年喝梅見,年年走梅運”
品牌在文案上的“翻車”不足為奇,但此次梅見青梅酒事件奇就奇在,背後站著的是竟然是以文案發家的“江小白”。
江小白的“文案大法”,這次不靈了......
曾經“江小白”的文案可是酒業行銷的一大正面案例,靠著跟80後打“情懷牌”,一手走心文案讓20元一瓶的“江小白”年營收能超30億元。
如今,梅見青梅酒的行銷手段與曾經的“江小白”異曲同工,但產生的效果竟會背道而馳,著實令人唏噓。
曾經靠年輕人走紅的“江小白”,如今轉而被年輕人狠狠“教育”了。
回想當初“江小白”的成功,無疑是抓住了年輕一代的性格特點,通過情感共鳴打入了年輕人市場。
“小白”原本是菜鳥、新手的意思,就像是剛走出校門步入社會的年輕人。
“江小白”品牌所宣導的價值觀正是他們的心聲:我就是我,追求簡單、快樂的生活,通過自我努力一定能讓自身與世界達成和解。
曾經的“江小白”被稱為最懂年輕人的酒,但現在——它好像不懂了。
梅見青梅酒品牌的主要受眾是年輕人,由於酒度、口感的包容性強,女性用戶占比近50%。但此次梅見青梅酒的“翻車”文案卻涉及到了年輕消費者特別是年輕女性消費者非常敏感的性別歧視問題。
在女性獨立意識覺醒下,梅見青梅酒相關文案濃濃的性別歧視味道不僅引發了消費者強烈的心理不適,也讓梅見的品牌形象嚴重受損。
酒食新消費注意到,面對公眾的質疑,梅見青梅酒的官方微博已於1月13日發佈聲明,向消費者誠懇道歉,承認廣告語使用不當,表示對此深表歉意。
梅見酒解釋稱,他們本意是想以古人書法的形式重溫中國的傳統文化,但由於內部審核流程的漏洞,導致了一些表達嚴重偏差,從而造成了公眾的不適和對品牌信任的傷害。
為了應對輿論壓力,梅見青梅酒表示將立即下架所有引發爭議的相關物料,並承諾會加強後續的審核機制,確保類似問題不再發生。
儘管公關得漂亮,但消費者對其信任餘額已然不足。
“審核漏洞”或許只是官方說辭,實則為靠爭議博眼球提升品牌知名度。
從寫文案到審核的一系列過程中,竟沒有一個人察覺到問題,說明公司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存在嚴重問題。
近年來,江小白成了年輕人心中的國民白酒,靠著走心文案圈粉千萬,廣告漫布中國各個角落,在茅臺、五糧液、西鳳、汾酒等老牌酒業群雄割據的擁擠市場內,江小白強硬的開闢起了一個屬於自己的30億戰場,入選中國白酒品牌50強、遠銷海內外二十多個國家…… 讓一眾老牌企業因它而瑟瑟發抖;
然而,江小白的成功,只是“曇花一現”。
2018年,江小白創始人陶石泉曾經立下豪言,五年後江小白的營收要達到95億。如今已經到了2025年,當年的目標遠未實現,江小白又喊出百億新名酒的目標。口號越喊越亮,業績卻越看越差。
2020年起,江小白突然間在人們的視野裏銷聲匿跡,不再向外界公佈銷售數據。自此後江小白開始走向下坡路,銷量暴跌、虧損裁員、內鬥、IPO擱淺……負面消息接踵而至。數據顯示,江小白在年輕人市場的份額從巔峰時期的20%瘋狂跌至0.5%。
在近兩年,在公開宣傳上已經少有小瓶酒的身影。在社交平臺,有關江小白等小瓶酒的討論也越來越少。大多數的線下商超、便利店,以江小白為代表的小瓶酒已不如從前受歡迎。
在便利店,常見的小瓶酒佔據了一整排貨架,江小白等小瓶酒則被塞在了右邊的角落。當客人詢問店主是否有更多小瓶酒可供選購時,店主則稱,都在倉庫內,可以報名字幫忙拿來。
一廣東地區便利店店主表示,江小白小瓶酒在2019年以前都很暢銷,因為外包裝的文案特殊,有不少消費者來買,每次進貨都是以整箱為單位進貨。後面不怎麼好賣了,也沒什麼人問,都是偶爾進幾瓶貨。現在店裏已經沒有賣這款酒了。口感差,成了消費者對江小白公認的評價。
能把黃蓋玻汾拉下“神壇”,讓牛欄山在貨架上積灰的江小白,市場表現逐漸下滑,不僅一年蒸發10億元市值,甚至於還被不少的網友當面調侃“狗都不喝”!江小白,究竟是怎麼火起來的,又是什麼原因竟讓消費者突然間一致反水?一切還要從它的發展說起。
橫空出世
要說中國的什麼品牌市場最難打響,那麼必然就是白酒。在中國的白酒行業中,上有貴州茅臺撐門面,緊接著就是汾酒、五糧液、劍南春一眾國名品牌。再不濟也還有金曲、老窖、彩陶坊、夢之藍等宴請常客。要想在這些老牌產業中爭到一口肉吃,簡直難上加難。
2011年,江小白橫空出世。當時,剛剛出生的江小白是備受歧視的,同行們對這個毫無底蘊還想攪局白酒市場的 “愣頭青” 嗤之以鼻,消費者們更加瞧不上它,覺得它不倫不類,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江小白的處境堪稱艱難:既沒有老字型大小沉澱的底蘊,也沒有穩定的消費市場,幾乎是四面楚歌。然而讓所有人沒有想到的是,原本名不見經傳的江小白卻辦到了。
在最輝煌的時候,江小白一舉拿下了20%的市場份額,成功躋身白酒行業的前列。
江小白之所以能短時內爆紅,這一切其實要歸結於,它“出道”的日子占滿了天時、地利、人和。
真正喝白酒的人大部分都是中老年群體,這也造就了年輕人群體是白酒一直缺失的市場。起初在金六福工作的陶石泉發現了這一市場,他認為並不是年輕人不喜歡喝白酒,而是白酒的廠家們並沒有為這群年輕人做一款定向產品。
於是,陶石泉誓要為年輕人做一款只屬於他們的白酒,它以重慶紅高粱作為原料,打造出了一款與醬香酒風格迥異的清香型白酒,無論是味道還是度數都很適合年輕人,
2012年,中國白酒界因塑化劑超標事故,導致消費者人心惶惶。不少的老牌名酒都因為此事牽連,被迫道歉整頓。而也就在這個時候,江小白被捧到了大眾的面前。由於江小白是新成立的小品牌,根本就沒有塑化劑一說,喝起來也就放心。也正是因為它的岌岌無名,成了江小白成功的敲門磚。
如果說塑化劑事件是江小白成名的天時機會,那麼一個月後的中酒新規頒佈可謂是給江小白的成功又添了一把火。“禁酒令”“八項規定”“六項禁令”出臺,整個酒水行業哀鴻遍野。可苦了所有的人,卻唯獨讓江小白撿了便宜。作為平價好酒,再加上江小白的度數不高,這把禁令火連碰都沒碰到江小白。別人還在想著怎麼去把酒賣出去的時候,江小白就已經開始酷酷數錢了。
僅僅一年,江小白就走完很多老牌企業幾十年走過的路,一舉拿下了5000萬的銷售額。
文案行銷策略
如果說產品的定位是江小白的帆,那麼它只能讓江小白揚帆起航,至於能走多遠,決然不是靠著產品定位去完成的,真正讓江小白爆火的是它的行銷策略。
江小白能在互聯網上掀起熱潮,很大程度得益於包裝上的紮心文案。「我們總想著迎合別人,卻忘了最該討好的是自己。」「世上最遙遠的距離是碰了杯,卻碰不到心。」這些文案直戳年輕人內心。在高壓生活下,喝酒是年輕人發洩情緒的常見方式,而文案則是勾起情緒的絕佳媒介。江小白精准解鎖了走進年輕人內心的密碼,一條文案對應一群年輕人,他們孤獨、努力、渴望被理解,即便酒量有限,看到瓶子上的文字,也會忍不住再開一瓶。
在一段時間裏,“江小白emo體”流行於更大網絡空間,江小白由此打開知名度,並在年輕消費群體中打開了市場。
為了和年輕人走得更近,江小白積極融入他們的世界。2016 年,江小白在中國舉辦了 4 場 YOLO 小型音樂會,攜手說唱歌手為青春呐喊。後來音樂會升級為「YOLO 青年文化節」,在各大城市引發萬人狂歡,成為江小白的標誌性活動。
此後,江小白陸續入駐微博、抖音、小紅書等年輕人偏愛的互聯網平臺,還以品牌動漫 IP 人物為基礎,打造動漫青春偶像劇《我是江小白》。通過主角與少女相遇、分離又重聚的故事,展現成長中的挫折與遺憾,探討了一系列不失深度的青春話題。江小白不僅樹立起網紅形象,還和年輕人成為 “交心” 好友。
憑藉年輕人的喜愛,江小白一路高歌猛進,2014年,江小白銷售額突破1億元;2017年,銷售額飆升至10億元;2018年,突破20億元;2019年,達到30億元。江小白的異軍突起不免令人咂舌,都想過要做年輕人市場,卻沒想過年輕人的市場居然是這麼大的一片藍天。
2014 - 2020年,勢頭正盛的江小白獲得高瓴資本、紅杉中國、IDG 等知名機構投資,完成 5 輪融資。
不過,2020年之後,江小白的銷量就一路暴跌,也沒有再披露銷售額等業績數據。短短一年不到。同時,江小白又接連曝出內鬥、虧損裁員等負面新聞,企業發展非常不樂觀。
本來一切都朝著最好的方向發展,結果就出現了意外,就連江小白都沒想明白,自己明明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朋友,怎麼還會突然之間被他們拋棄了呢?
#江小白#酒業奇跡#文案行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