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un & Interesting

[種植作品]10_8 蒜頭種植除草與施肥調整 綠化環境效果與小番茄進入開花結果期作為

Inverse Hsieh 友善農作 872 lượt xem 1 month ago
Video Not Working? Fix It Now

大家好 左側新增的美化種植槽
雖然已經追種了 小青龍辣椒與冰后結球萵苣
不過 生長的速度 還無法上片
這一旁的青花筍 比較早移植的六棵 已經有要開花的現象
沒有蓋上網子的結果 肉眼直接可見
雖然說感覺今年天氣的因素 葉菜蛾的數量比較少
不過 還是難逃一劫
當然 菜青蟲既然被發現了 也是在劫難逃

而右側的蒜頭 因為種植時遇到雨水期
土壤比較溼黏 也只能硬著頭皮先行種上
雜草的問題 只要有一段長時間不下雨
採用事後補救除草 只要方法順手 其實也不需要很久
這會種植在水池旁 其實也有仿造家庭田間種植的方式
有很多稻田 灌溉河道經過旁 都有預留水利地
感覺就像很寬的田埂
會時常被拿來利用種植蒜頭或花生
現在這環繞水池右側除了地勢更高
種植前土裡還埋了大萍跟水中淤泥
生長著狀況 明顯比較粗壯
而部分出現倒塌的現象
就是隔壁小黑喜歡躺在上面學種菜

在進行追趕生長進度前
先來看一下草木灰土的材料
這些砍下的柏樹 比較細小的枝條已經處理成草木灰土
比較粗壯的樹枝 除了得曬得更乾
大概得使用大型火箭爐安排 才會比較快
至於一旁崩落的斜坡 則是集三人之力
進行了補救加強 至少應該可以撐住很久了
特別想呈現這小段影片的原因
只是想說 只要接觸嘗試過不同的材料特性
要應用時 隨時都可能派上用場
而修補好這塊斜坡後
我嬸嬸還特別拿了古董級的菜櫃門
問該如何修護 瞬間想到過往
我阿嬤拿電鍋要讓設計晶片的修理
還說 念電機系的修電鍋 應該是很容易才對

清理掉雜草後 因為有下了雨
蒜頭種植又靠近水池
草木灰土 就不再加水使用
採用直接鋪設 避免土壤過於潮濕
也方便讓草木灰土幫忙控水控肥
所以鋪設完成後 也不用進行澆水的動作
而整套的補救措施 得事先想好
想好流程後 需要做的事情就可以變少一些
反正能省就省 就連草木土也沒撒在外側的兩旁
這等下雨 留給雨水沖刷就好

而在清理這些蒜頭間的雜草時
其實遇到了一點困擾
為了快速方便 原本鋪設的稻梗
大都也都伴隨著雜草順道被拉掉
不過 這事先已經有想好補救的辦法
這也是日前 為何會下田收集了十袋碎稻梗的用意
碎稻梗要回舖 會比長的稻草容易
而碎稻梗收集時 取中下半段的部位
除了比較粗撐的久 更可當有機質使用
鋪設時 採分撒的方式又更容易
另外 由於家庭種植的蒜頭
很多是種植在稻田旁
這會遇到新時代的問題 無人機
無人機施肥或噴藥時 旋轉的風向很容易將稻草捲吹走
在冬天時 不進行補救問題不大
但是天氣轉熱後 若是種植在濕黏的土壤
土壤板結的速度會非常快 此時蒜頭已經成形
土壤變得非常硬之外 水一澆就會流掉
現在直接進行回舖碎稻梗 也是一種解決辦法
而若是沒有碎稻梗 又不是種植在砂質土壤
在種植前 菜床的設計進行調整 也非常有效

這再找機會拍攝說明 避免土壤板結的菜床實測結果
蒜頭其實是不重水的作物
卻反而種在方便取水的水池旁
這是因為避免土壤板結的設計
因為水池就在一旁 土壤就可以自己從下方吸水上來
直接避免掉從作物上方澆水之外
上方又有覆蓋稻梗輔助
濕黏的土壤 在蚯蚓的幫忙翻動下
土壤表面反而可以非常疏鬆
另外由於這土壤遇濕則黏
遇到強日照下 還會變硬
因此 就直接種植不用澆水的作物
而不選擇嗜水的作物

整理完之後 再記錄一下目前的生長落差
環繞水池內部 不同角落的蒜頭 目前都長得比較粗壯
今年整理好 水池旁可用的地 都全讓給蒜頭生長
因為蒜頭生長的時間比較久
重鋪設稻梗後 長草的問題就可以大大降低
另外 蒜頭也是了綠化環境的作物安排

另外一旁 這比較大塊的預留菜床用地
原本是要留作種植西瓜
目前正在做墊高的動作
只是嬸嬸拿了幾十棵田間種剩的小番茄苗
也就只好搭設簡易棚架 先種再說
試問了是什麼品種 只知道是種植了非常大的面積
既然是販售的品種 理論上應該是好吃的品種
也就硬種了十棵 其他種苗又分享出去
還遇到颱風 是還蠻有趣的過程
雖然有記錄下來 但是沒有時間剪輯
因為要事後配音 真的很花時間
下方雜草叢生 也是因為採用放養的方式
不過 目前也進入開花結果期
這算是剛好可以趕上過年的作物
最後 忠實的觀眾朋友 若是方便的話
過年期間 再幫忙分享本頻道給 有在種植的親友
頻道的觀看數 實在會讓人做的很沒力
也因應過年 順道將場地做個簡單修整
順道再灑上一點草木灰來增加甜度
以上分享 謝謝收看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