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NU

Fun & Interesting

中庸 原文和解釋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九祥書院 SciPhilMi 758 lượt xem 7 months ago
Video Not Working? Fix It Now

《中庸》是儒家經典的《四書》之一。原是《小戴禮記》第三十一篇,作者孔伋。宋朝學者對《中庸》非常推崇,而將其從《禮記》中抽出獨立成書,朱熹則將其與《論語》、《孟子》、《大學》合編為《四書》。


朱熹特將中庸重新編訂,分成三十三章,稱為中庸章句,大致是論述下列三重點:(1)首言道出於天,而道的本體備於己而不可離,遵此道而修是為教。(2)次言存養省察之要,重在戒慎恐懼以慎獨。(3)終言天地育養萬物,聖神功化之極的至高境界-無聲無臭。《中庸》一文中多次引用孔子的言論及《詩經》的篇章以解釋其理念。

00:00 中庸
00:08 天命...
02:06 時中...
02:48 鮮能...
03:08 行明...
04:06 不行...
04:19 大知...
05:06 予知...
05:45 服膺...
06:13 可均...
06:43 問強...
08:28 素隱...
09:29 費隱...
11:26 不遠...
14:16 素位...
16:13 行遠...
17:11 鬼神...
18:25 大孝...
20:14 無憂...
23:03 達孝...
25:41 問政...
38:24 誠明...
38:57 盡性...
39:54 致曲...
40:50 前知...
41:49 自成...
43:07 無息...
47:34 大哉...
49:41 自用...
51:36 三重...
54:39 祖述...
55:49 至聖...
58:02 經綸...
58:59 尚絅...

《中庸》提出,「天」賦予萬物「性」。「性」是萬物之所以存在的「理」。按「理」而生活,完成天所賦予的使命,就是「道」。《中庸》指出道對於人來說是各有不同的。區別,調整各種不同的使命,使之成爲大家都遵守的原則,被稱爲「修道」,即「教」。「性」、「道」、「教」之論指出了人被「天」賦予使命以及使命的重要性。這也是全篇的宗旨。[2]強調「誠」的重要,誠即是《大學》中所述說的「誠意」。「誠」是人先天的本性,「明」是與「誠」相生的。由誠而達到明,再由明至於誠。[3]「不誠無物」,至誠的人才能充分的發揮本性與感化人群,進而成為人們的最高典範。

The Doctrine of the Mean or Zhongyong is one of the Four Books of classical Chinese philosophy and a central doctrine of Confucianism. The text is attributed to Zisi (Kong Ji), the only grandson of Confucius (Kong Zi). It was originally a chapter in the Classic of Rites.

#中庸 #朱熹 #孔子 #歷史 #文學 #科幻 #經典 #古籍 #名著 #故事 #朗讀 #助眠 #九祥書院 #SciPhilMi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