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嫩好吃的原因 不只是烹飪或種植技術
種苗很關鍵
以下為文字稿----------------
大家好 由於連續好幾天
都一直被問 到底何時才要種
搭配環境整理的種植方式 也就暫時擱置
讓排隊中的花椰菜與青花菜插隊 先行進場
由於種植時間比較趕 就沒拍攝事前整地狀況
唯一比較不同的是在中間挖出一條溝
這條溝的用途 是留作省事漫淹與排水的用途
接著採用尺規作圖二分法的概念
將預定種植的位置 先挖好凹槽
採用二分法 目測判斷一段距離的中點 就可以非常準
這在 [種植作品7_2 青花筍種植影片] 中有示意圖詳細說明
由於一開始是說 共有三十棵菜苗
一邊有12塊瓦片寬 種15棵的話
用二分法的方式 很容易就可以抓出間距
由於這些菜苗來源來自專業育苗場
幼苗都已經長得很健壯 種植過程就自行觀看
而來聊聊這些菜苗有趣的來源
家母跟對方說 要20棵花椰菜 跟10棵青花菜
這出現了第一個問題 家庭種植一次種這多
這種菜成熟的時間很接近 不分批種植的話 會吃的很累
加上成熟時 若是遇到天氣很熱 還會快速長爆開花
而對方專程送過來 還不收錢
這又是比較不好意思的地方
家母說 硬塞了20元給他
專程送來 20元買一杯飲料都不夠
還客氣的推來推去 實在不知該說什麼
這也是習慣自行育苗的原因
而種到一半時 就發現了第三個問題
可能是販售機制的原因 買10棵送兩顆
結果花葉菜竟然有24棵 青花菜有12棵
空間規劃直接被打敗 種完後還多出六棵菜苗
也就只好先塞到後院去
而這些菜苗跟自行育苗的菜苗有點不同
這幼苗的莖就可以長得很健壯
但是自行育苗的時候 菜葉卻很細緻鮮嫩
這很可能是基肥使用上觀念的不同
由於自行育苗時 會想讓幼苗的葉片先長好
所以 培養過程氮肥的成分會比較高
而這育苗場的幼苗 為了健壯好種植 可能偏好鉀肥
以上純是個人猜想 得找時間測試 才有辦法確認原因
也算是育苗邏輯觀念上的很大不同
由於十字花科類作物 很會吸引葉菜蛾
家庭種植不頻繁用藥的話
覆蓋防蟲網是很重要又省事的措施
因此種植時 若要蓋網子 不要種植太側邊
葉菜蛾不只會靠著網子吸取菜葉枝液 還會產卵在葉片上
這也是為何明明已經有蓋網 卻還有菜蛾的原因
算是很小但是很重要的細節
另外靠近溝槽種植 可以更容易吸收到水份
第一次澆水時 由於這些幼苗已經很健壯
直接從菜淋水下去 也不是問題
但是日後 水就只澆在溝槽裡
詳細原因 等添加液肥時再一起說明
這日後會改用小型抽水馬達進行澆水與施肥
溝槽裡的變化 要幾天後才有辦法拍攝說明
趁定點澆水的時間 就來談一下很多人不知道的事
有些人回到鄉下 會覺得白花椰菜特別好吃的原因
除了心情與家庭種植照顧上的差別
這也很有可能是另一個原因
白花椰菜 其實有分為綠梗或是白梗
綠梗的白花椰菜會比較甜 也更細嫩
同樣的方式料理起來 吃起來差異卻不小的原因
說不定只是沒注意到品種的差異
由於買不到綠梗的花椰菜種子
所以才會從專業育苗場取得的原因
而這青花菜 育苗場也說是新品種
也是有相對清甜細嫩的改良
有恍然大悟的人 麻煩按個讚
也算是對烹飪技術或人員 獻上歉意
接著要進行覆蓋防蟲網
現在拿來支撐使用的是傳承下來的壓克力條
這種壓克力條比較貴
使用鋼絲的效果就很好 價格也只需要約十分之一
買不到鋼絲的話 也可以買粗的鐵絲自行裁剪
粗鐵絲還會更便宜 只是缺乏彈性
但是一樣也可以重複使用
只是使用後無法彈回棒狀 會比較不好收納
而鋼絲與粗鐵絲實際操作過程
過往的影片 也曾經示範過 就直接略過
網子進行固定的時候
若是一側地勢比較高 或是空間比較窄小
就可以當作固定的一邊
直接在溝槽裡挖土壓住網子
至於左側則留作可以活動翻起的一邊
因為排水道還沒修整好 暫時用磚頭壓鎮
用磚頭壓鎮有個特別的好處
不用擔心 不同採收的人 網子會不知如何蓋回去
而若是網子比較寬大 可以將多出的網子留在活動這邊
下方反摺往內部塞 只要有壓好 還會封得更無縫隙
至於澆水與溝槽間的變化
就等後續拍攝再進行說明了 謝謝收看